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法学论文 >

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对策研究

时间:2016-03-17 08:53 点击:
【论文摘要】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不断上升,因此,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这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在现有条件下,应从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加强校园法律文化建设以及优化地方社会法治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共同合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不断上升,因此,要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这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迫切需要。在现有条件下,应从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加强校园法律文化建设以及优化地方社会法治环境三个方面入手,共同合力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质;对策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对推进依法治国做了全面部署,开启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境界新阶段。法治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法律是现代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主要手段,法律素质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必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法律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民主法治状况。理论和实践证明,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不可能自发形成,应该有意识有目的进行教育和培养。
  一、大学生自身是法律素质培养的主体
  在依法治国的建设中,大学生有责任与义务主动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努力做到懂法、遵法、守法和用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人才。大学生作为法律素质的主体,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与积累。课堂学习是大学生吸收和掌握法律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堂上,大学生要认真听讲,勤于思考与探索,积累一定的法律基本常识,主动培养自己的法治观念,为提升自身的法律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注重法律实践的参与和运用。在课外,要多参与法院旁听、法律宣传服务、参观法治教育基地等,通过法律实践教育,要注重观察法律的运作与实施,掌握一定的技能,并能以实际行动践行法律的要求,提高自身运用法律的能力。最后,注重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增强。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生理与心理都处于成长期,情感丰富,遇事易敏感冲动,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大学生要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要主动学习相关的心理课程,寻求相应帮助,调适自己的情绪,增强应变环境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高校校园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阵地
  高校校园不仅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更是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的主阵地。高校要把此作为重要任务,采取多种措施来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课堂进头脑,并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在高校接受法治教育,与任课教师的接触时间最长,受任课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大学生在高校中对法律的直接感知是来源于教师,教师的法治观念、法律行为等都会在课堂中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教师法律知识的多少、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相关规定等,会影响学生对法律的感知、认同和接受。法律学科是一门世俗的学问,融理论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等于一身,需要一批受过专门法学教育训练的、具有一定的理论素质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只有任课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质,在学法、守法、用法等各方面都能为人师表,才能培养出具有相应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或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同时,可以聘用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律专业人士作为兼课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和师资专业水平这一基础问题。教师的水平提升上去,学生的法律素质才有培养和提升的可能,否则就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2.深化法律教学改革。任课教师首先应充分理解和领会教材的精神,要以法律素质为中心优化法律部分课程内容,突出公平、正义、自由、秩序、平等、人权等法的基本精神,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方式,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依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专业情况等,选取一些与学生未来的职业和就业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授;更新教学手段,引入案例讨论法、课堂法律辩论、创设法律情景、角色扮演、模拟法律实践等,增加学生的现场感和参与感,激发学生的讨论与思考;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设备和社会上的法律资源,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如在课堂上引入“今日说法”等法律栏目,增加课堂生动感和现实感。在课外,要进行一些法律实践活动,如到法院旁听、到法院检察院参观、访问监狱拘留所等,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增强大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直观感受,大学生不仅能直接感知法律的权威,同时能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自身的责任感,提高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进而增强学生提高自身法律素质的需求感和紧迫感。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