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农村经济管理的基础,是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是许多矛盾出现的"导火索"。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新农村建设、农村社会稳定、农村经济发展,制约着"三农"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新时期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增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一、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虽然党和政府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规,进一步正规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使其更加透明化,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及时的更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不能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 1.财务制度形同虚设 目前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有明确的管理制度,配合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共同执行监督管理作用,各种单据依法制定和保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会出现一些违纪违规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一些违法行为,一些地区的农村会计一人独掌财务管理的大权,直接经手现金支出,出入账的登记和单据凭证不规范,普遍以白纸黑字的手写单据作为凭证,没有正式的发票。加之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乡村道路建设、水利整修、土地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方面大量使用白条收据,少数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做假账或者少做账,尽可能的多收少交,虚报开支,甚至合伙侵占公款,采取各种手段挪用集体资金。 2.财务管理混乱 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不少农村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有些没有制定财务会计制度,工作没有具体的标准和章程,要么只设现金账而不设财产账,要么就设一个总账,没有具体的细则账目,有的干脆设一些流水账,甚至不设账目的现象时有出现,将所有的发票或者单据不加分类直接统一装进信封里。 3.公款挥霍现象严重 自从党的十八召开之后,全党全国大力倡导廉洁之风、勤俭之风、反腐之风,但是在一些地区农村仍有公款吃喝的现象出现,有些农村一年的收入有限,但村干部用于吃喝的款数却不少,上级各项检查要进行"安排",甚至打白条吃喝或者通过变卖集体财务、胡乱收费来解决资金的问题。这种种行为严重触犯了法律法规,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规范我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为了切实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报告相关指示精神,有效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必须严格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 1.制定科学的农村财务会计制度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新农村建设,牵扯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其规范性建设不仅是一项经济措施,更是一项政治举措,制定财务会计制度要从农村自身财务管理的实际情况、财务人员自身素质等细小方面和适用范围、科目设置、账目程序等专业性方面全方位考虑,要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的原则,要体现出财务会计的职能、工作目标、核算基础等,由于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转机制不同,主要担负的职能不同,在制定制度时要加以区别,大体可分为行政事业类和企业类两种,前者主要指的是以村委会为会计核算主体的村委会会计,主要以现金的出入为核算基础;后者主要指的是以集体经济组织为核算主体的农村会计,以权力和责任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进行成本利益的核算,与此相适应的是农村资金管理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建设的资金,主要由乡镇来保管,各村根据实际需要申报领取,主要包括农业税附加收入、各级干部的报酬、办公经费、计划生育抚育费用等资金,乡镇可以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规定资金的支出范围和标准;另一部分是用于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这部分资金由各村独自掌管,由乡镇财务、农经、审计部门共同承担审计监督工作。两部分资金必须严格分开,要坚持专款专用,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重视利益成本核算,根据具体的发展变化情况设置相应的科目,最终进行明细核算;对村委会要重视公共事务和基础设施的核算,在农村税费改革后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体科目,主要包括"资金代管"、"办公经费"、"各级干部报酬"等。乡镇农村合作经济管理组织要注意各村的管理范围,确保对集体经济组织的有效管理。不同的农村发展情况不同,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辅助性的细则,例如财务审计制度、集体资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民主公开制度、预算核算制度等等,进一步增强农村财务会计制度贯彻执行的合理性、可操作性、规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