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是对被评价单位各项业务控制制度的构建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是对单位各项业务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和合同管理情况等内部控制的评价。 3.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标准--评价的依据或规范 确定评价的对象和指标后,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或评价规范来确定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对象分为单位层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及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与之相对应,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标准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 一般标准是适用于单位层次的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是根据内部控制运行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设计情况。实务中可以依据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是否有效进行判断;进一步地,可以综合细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档次,可以看作是一种定性标准。 具体标准是应用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细节方面的标准,是对应于指标体系设置的综合标准,实务中可以采用定量标准的形式。由于各评价指标可以设定为百分数或分值等不同的形式,因此,定量评价标准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表现为评价分值而言,应分别设置定性评价标准的5个档次所对应的分值,比如50分以下定为差,50分至60分定为较差,60分至75分定为一般,75分至90分定为较好,90分以上定为很好。然后根据评价分值和标准值直观地显示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劣,为了显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应该同时考虑各分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分值。 图3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定量标准(参考) 4.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如何实施 有了评价的对象及标准,接下来就是该如何实施何自我评价的问题了。为了保证评价的效率效果,就必须选择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先后经历了内部审计法和自我评价法两种方法。从我国税务系统的实际来看,自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后,纪检监察部门担负着内部审计的职责,因此现阶段税务系统采用的是内部审计的自我评价方法。但由于内部审计的评价主体比较单一以及内审部门与被评价者的"对立"关系,实际评价工作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建立之初就应由内部审计法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法,以提高自我评价的效率效果。 自我评价法是由内审部门、单位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直接参与考察和评价内部控制效果的过程,体现了一种"全员评价、全员控制"的新观念。虽然这种方法能提高内控自我评价的效果,但由于全员参与导致评价的成本较高,因此要以最小成本利用自我评价法实现评价的目标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合适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建评价工作小组、召开研讨会及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及编制评价报告、落实改进措施五个方面。在实施上述程序时可以根据情况综合运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多种具体方法。 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评价模型,运用自我评价法将内部控制状况评价结果转化成一个具体分值,并根据评价标准做出对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参照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分指标的权重。 (二)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框架内容的逻辑关系 上述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基本框架。其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税务系统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目标为导向,确定评价的内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标准,然后应用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最终达到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2]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方红星,王宏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宋良荣,周冬华.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CAP审计[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4]戴文涛,王茜,谭有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3(2). [5]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11,(1). [6]杨清香.试论内部控制概念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10(1). [7]王卫星,赵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