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入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在我国会计计量中,大部分会计要素计量均采用历史成本法,历史成本法主要反映会计要素的历史成本,而不能反映会计要素的现时价值。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生产要素的价格波动也随之变化,历史成本法计量模式下的要素价格往往不能及时反映企业生产要素的真实价值。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期权、期货等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历史成本法在计量衍生金融工具价值时的缺陷也变得更加明显。相反,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及时反映企业生产要素真实价值的计量模式日益得到大部分国家的采用。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经历了1998年提倡运用公允价值、2001年回避公允价值和2006年重新引入公允价值三个阶段。公允价值在我国经历的三个阶段一方面反映了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公允价值的应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内涵 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FASB)的定义,公允价值是买卖双方在当前交易中,自愿购买(或承担)或出售(或清偿)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根据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定义,公允价值是在当前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结算的金额。我国新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最大的特点在于公允性,是熟悉情况的双方在公平的条件下自愿交易的结果。熟悉情况表明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平交易表明是在持续经营条件下进行的,不包括企业在不利市场条件下做出的交易;自愿表明不是强迫的。 总体而言,公允价值具有公允性、及时性和估计性三个特征,公允性是公允价值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特征,主要以"公平交易"体现;及时性是指公允价值能够动态地、及时地反映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提供与利益主体决策有关的信息;估计性指除非计量日与实际交易日重叠,公允价值一般都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而是根据同类资产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估计得出的。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问题 如何取得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是普遍存在的难点,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是现实状况下的估计值,而不是自身成交的价值,所以衡量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就需要一个公允的参照系,这个参照系通常取决于自身拥同类或类似的活跃市场,该要素在同类市场的市场价格具有很强的参照性,因此可以用来衡量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如我国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上海交易所所成交的大宗商品交易价格通常具有很强的参照作用,可以用于反映同类商品的公允价格。如果我们需要计量的会计要素不具有同类或类似会计要素的活跃市场,或交易价格不容易取得,则需要采用估值技术,通过将其未来产生的净现金流运用合适的折算系数进行折现得到现值以作为其公允价格。 公允价值是会计要素现实价格的公允计量,可以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但是在我们目前市场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会计要素公允价值的取得还普遍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通过未来净现金流折现也存在很多的制约,比如未来净现金流的预测、折现率的选取都没有客观的标准,这也制约了通过该方法所得出来的公允价值的公允性。总体而言,我国目前还不具备所有会计要素均采用公允价值方法来计量其价值的市场条件,宜采取分步骤、分阶段逐步扩大公允价值使用范围,目前,我国已在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资产交换和债务重组等方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已经逐步同国际接轨,较过去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总体而言,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仍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重要障碍。 (二)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性指在经济处于繁荣时期,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通常高于账面价值,公允价值较账面价值高出的部分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入公司损益表,从而会增加公司净利润。当公司净利润因公允价值增加而增长时,这会使公众对该公司形成良好的预期,公众的预期会进一步增加公司公允价值的增加,从而进一步从账面上增加公司的收益。当公司处于经济萧条期时,公司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通常处于下降趋势,这将会降低公司的净利润,公司净利润的降低会使公众降低对该公司的预期,这又反过来降低公司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