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基于美国十所著名高校的实地调研,本文总结了美国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特征,对比了中美两国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突出差异,反思了国内高校会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文章认为,完善会计人才培养应当以获取和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和着力点,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建议。 【论文关键词】会计教育通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问题的提出 大学会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能力、素质,还是应该更为关注知识的获取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会计教育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更愿意相信人才培养应以能力和素质为先(AlbrechtandSack,2000;Barrie,2004;Howieson,2003)。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认为商科教育(包括会计学)应该努力实现十个目标: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专业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能力、专业能力。在这十个目标中,专业能力列在最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近些年来,会计教育者也认识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单一性问题,如林志军等(2004)认为,传统单一的会计教育必将被商业、管理科学及其他社会或人文学科相结合的多学科教育所取代,而多学科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然而,考察目前国内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实,如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会计教育培养的毕业生越来越多,但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却很紧缺。 截至2012年,全国有586家高等院校设有会计专业,每年毕业的会计专业学生超过50万人,会计专业毕业生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同时,伴随着就业区域性、结构性失衡,尤其是高端会计人才缺口较大,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缺乏大局和战略眼光。 会计毕业生在各种考试中都能够脱颖而出,但普遍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高校会计专业大规模扩招导致会计教育基本上无法精耕细作、因材施教。因此,重视知识和技能教育,提供教学知识点考核的标准答案便成为目前成本较低而效率较高的育人模式,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会计毕业生存在独立思考障碍,不具有批判能力。 会计教育改革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但会计人才素质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高校侧重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国内高校教学改革的主线,但本应培养学生沟通、批判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通识教育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 会计教育越来越功利化,注重技能培养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各阶段人才培养方式趋同,过多关注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考取各类会计证书成为就业的“快速通道”。 那么,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应当如何深化和创新呢?通过对美国东海岸十所著名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地调研,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高校会计学教育的主要特征,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完善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二、美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精英教育的特征 一)通识教育搭建起大学学习与毕业生面对现实的桥梁崇尚通识教育的美国一流大学的本科教育基本不设商科。比如,哈佛大学本科教育追求的是“博雅教育”(Lib-eralEducation),即在自由探索精神指引下,不预设目标,不与职业相挂钩,本科学生可以学习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科学道德推理、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等7大领域11类学科,唯独没有商科,但这些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却搭建起大学学习与毕业生所要面临的现实社会需求之间的桥梁,哈佛大学每年40-60%的本科毕业生进入华尔街或者咨询行业。哥伦比亚大学的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中,核心课程包括当代文明、文学人文、美术人文、音乐人文、重要文化、外语课程、大学写作、自然科学、体育课程等共十门课程。普林斯顿大学提倡以通识类课程为主的教育,通识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授课的教师也大都是非常著名的教授,大部分通识课都是在百余人的大教室内进行,但大课后学生们都参加十余人组成的小班,由教授或助教带领,复习和讨论一周来所学的课程,给学生们更大的空间去理解课堂所学的理论,也让本科生在大学时就开始进行独立研究工作,这种大班上课配合课下讨论、自学和独立完成研究报告的通识教育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成为各用人单位争相聘用的首选。 纽约城市大学巴鲁学院(BaruchCollege)本科生教育章程是这样阐述的:“我们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学生对于艺术与科学的学习达到个人的升华。我们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分析能力,优秀的沟通能力与定量分析能力,以及对人文社会文化的充分理解。据此,巴鲁学院严格规定,本科生学习文理的课程不得少于一半的学分,学习商学(包括专业课)不得超过一半的学分,各个方向的专业课基本上在24-27学分之间。学生们必须在美术和表演艺术、历史、文学、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类课程中各选择一门3学分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如此下来,会计专业的学生真正的核心必修课只有6门,共24学分,这些课程分别是财务会计I,财务会计II,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III,审计学原理以及联邦税制。 二)会计专业特色课程缔造学生不可替代的专业素养广泛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并不意味着美国高校不重视会计学专业教育。为了满足当前多变的市场需求,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Wharton)商学院会计系课程模块化、顶点课程设置以及学术顾问指导等都很有特色。沃顿商学院将本科会计学必修的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模块,包括领导力、组织环境、通识教育、经济学与数学、写作能力、商业广度、专业方向等模块,每一单元模块又细分为若干门相关课程,通过课程编号的办法简单地解决了这些关联课程的先后学习顺序问题。等学生上到本科阶段的高年级,则有顶点课程计划,帮助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专业知识的理论框架。此外,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沃顿建立的由专业教师组成的学术顾问制度,随时为学生制订大学期间学习规划以及选课提供建议。值得一提的是,沃顿会计学专业非常重视课堂学习和各种职业能力之间的衔接问题,专业讲授力求达到CPA和CMA的要求。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Sloan)的多元化、专业化和严格的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用亲身体验和实际应用来平衡创新思想和理论世界的要求。斯隆管理学院会计课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行动学习。课程融合深入的案例研究,结合历史背景与当代问题综合类讲座,现场团队项目,以及对问题的反复思考,为学生职业生涯的探索与个人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项目工作和课堂学习之前、期间和之后的反思,学生能开拓他们的领导才能,提高他们的学术经验,为他们的职业生涯作好更充分的准备。学生通过第一学年的经验共享式学习,以及研读诸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沟通、商业统计和组织流程(以及限定选修市场营销、财务、运营或战略)等课程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第二学年后进入专业学习阶段,其核心课程包括商业决策的经济分析,数据、模型与决策,与领导者的沟通,组织过程以及财务会计。选修的会计课程主要包括:财务报表观的商务分析、财务会计、财务与管理会计、财务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与控制、兼并和收购、公司控制权市场、税务与企业战略等。 三)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尽早地接触专业并积累研究经验美国高校的正规课堂授课仅仅是大学教育的一部分。鼓励学生尽早地接触专业并积累研究经验是提高学生专业思考能力的主要方法。斯隆管理学院通过为学生定制丰富多彩的研究项目而闻名,主要包括:(1)本科生研讨会计划,即以40多门研讨课目为依托,通过资深教授的主持和指导,给学生提供高度自主的学习机会以及自订学习计划和学习进度的学习方式;(2)独立的活动时期,即单独安排三周半的时间作为一个小学期,在这个小学期内紧凑地安排了600种小型课程、独立研究项目、集中研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言谈、学术旅游、系列报告等。学生一般在一个独立的活动时期内可取得12个学分;(3)本科生研究会计划。即本科生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研究项目,或者参加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者自己承担研究项目,聘请教师作顾问,从中得到学分;(4)实验学术小组,在这类项目中,学生可以与老师进行面对面的讨论,获得老师的个别指导,然后按照自己的需要灵活地选取资料以及安排学习进度。这些种类丰富的学习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项目的能力,让学生提前具备专业意识。 此外,几乎每个高校都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各种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也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不断分享到各种体验,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哈佛大学的各个社团、机构、学员都会给学生提供组织领导者、研究助理、兼职工作人员、实习生的机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激情、领导力、信念、人际交往技巧的人。 四)有引导的学生自我管理为学校成就优秀会计人才奠定基础优秀会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锻炼机会。开设一些课程、参加几次实践和实验活动、给学生举行几次讲座等,虽然都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必要措施,但没有什么比让学生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为他们营造一种全方位、全时段的教育氛围和成长环境更为重要。美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践行了这种理念,凸显的特征有: 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全面、及时、到位 此次实地调研,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高校对学生及时到位的指导和咨询制度。哈佛大学种类繁多的辅导和咨询系统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学生导师的种类有新生辅导、住宿辅导、专业辅导、学习咨询辅导、就业服务辅导、国际项目服务等。导师的构成也具有层次性,比如新生导师(proctor)、高年级导师(tutor)和同伴导师(peertutor)等。全方位的服务咨询为解决学生各种问题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和帮助。2002年综合教学改革之后,哈佛大学任命了学生辅导和咨询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涉及学生住宿管理、专业课程学习、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除了哈佛大学,其他高校的学生服务咨询制度普遍比较完善,学校能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落到实处。 把选宿舍、选课、选专业的权力交给学生 在我们考察的美国高校中,本科生住宿一般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住在学校内,高年级学生可以选择住到学校外面。但低年级学生的住宿也不是一个专业或者一个班级全部都住在一起,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必要和会计专业的学生住在一起,而是由学生提出住宿要求,由学校根据学生需要和宿舍类型来匹配分配,然后集中进行住宿管理。如耶鲁大学的住宿学院(residentialcollege)制度,目的就是为了将不同特点的学生分配进不同住宿学院以保证每个学院学生的多元化和不同学院间的平衡发展。美国高校独特的住宿学院制度使其学生所受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知识,而且注重于在起居社交时所学到的人生道理,并从中获得终生的友谊。 美国高校给学生只限定精炼的必修课,而大量的限选课和自由选修课的决定权都交给学生,实行‘‘完全的”学分制。一般而言,在教辅人员的帮助下,新生一进校就要学会如何运用培养方案手册,如何规划自己四年的学习和专业课程的选择,以及如何获取专业学位。所有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统筹安排每学期选修的课题,以及为了获取某个专业必须完成的学习任务。康纳尔大学的选课制度非常自由,秉承‘‘让所有的人可以学到任何他所想学的学科”的理念,新生从入校第一天开始,就可以为他未来四年主选一门专业,只要该专业主修课程的要求得到满足,其他的学习课程可以任由其兴趣爱好决定。也正因为这样,美国高校本科生的专业特征并不突出,会计专业的学生,很可能在修读完会计学主干课的同时,还学习过很多其他专业课程,使得学生的视野开阔,容易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 美国高校的专业选择则更是由学生自己做主。如果学生入学时选择的专业不是他感兴趣的专业,只要通过登记申请,就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进行学习。若是学生在学业中途才申请转专业,以前的学分还可以继续有效。美国大学这种开放式的管理提供给学生高弹性的自我纠正和调整的机会,这一制度设计的可贵之处在于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既是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尊重,也会在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 把学习管理、成绩管理责任交由学生自己承担 学生自主选定主修课程,如果不满意老师授课方式和内容,都可以按程序把选择的课程换掉不上,然而一旦决定选择某一门课程学习,就必须跟进老师提出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文献、写作小论文、参加小组讨论和陈述、提交课程论文或参加课程期末考试等课程全过程的考核,如果哪一项任务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或者没有参加课程相关活动,无论什么原因该项成绩均为零,这很可能导致该门课程的成绩不及格,学生只好交钱重新选择该门课程学习,而重修的费用是很高的。或许正是这种外在的压力,学生课堂参与兴趣很高,学生在课前做足了准备,课堂的授课效果很好。即便是会计学类的必须要老师讲解的内容,在老师每次讲授完一些重要的知识点(points)之后,剩下的时间也是学生自己来安排,老师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严格的课程学习及其考核制度,促使每个学生在选择_门课程后会客观评估自己需要付出多大的精力才能够及格通过或者拿到A,学生会自己主动地学习并对自己课程成绩负责,为此,他们主动在课前预习、课后查阅各种资料的自学时间远远大于课堂上学习的时间,这种教学管理制度无疑会培养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对自己所选课程的成绩负责,也就养成了对所面对的社会事务负责的习惯,这有助于学生他日走入社会真正对社会、对工作负责。 此外,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和“荣誉规章”条款,也让学生面对诸如学术诚信、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问题时能够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即便是课外作业,学生也经常需要在作业上写下绝无作弊行为的保证。因为违规成本很高,学生们会自觉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最终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风气。 三、中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与反思 对美国十所高校的实地调研和考察使笔者深受感触。目前,国内高校会计学教育者也很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会提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会计知识和技能、具备复合型特征的高级会计人才,然而高校培养的会计人才往往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到底是哪些环节存在问题?我们认为以下问题值得高校会计教育者反思: 问题一:中美大学同样崇尚通识教育,为什么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只能培养出高分数的学生却很少能培养出高能力的学生? 从美国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上看,美国高校强调人才的通用性,而不是专业性,其精英教育尤其注重通识教育,所有一流大学的核心课程(Core)全部都是人文与科学的基础课程,很少有学校把专业课程列为核心课程,其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一个人对社会、道德、环境的独立思考、判断与沟通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对标准答案的批判性思维,这是作为一个社会领导者的基本素质。我们了解到,教师们鼓励学生对所谓的标准答案进行挑战,去探索对事物和问题的自我认知。就像哥伦比亚大学描述其本科核心课程是“培养一个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习惯,使学生可以在未来追求一个有意义和完整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