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在扩大招生人数时,必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业工作不仅关乎招生,而且是对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检验,同时又是对学生家长及社会期望的交代。民办本科院校在扩大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方面,经过几年努力,探索出很多宝贵的经验,通过内涵教学质量提高,促进外延学生就业率的提高。笔者认为,民办本科财会专业应以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培养为核心,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特别是要构建强大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不间断的实习、实训和理论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等手段,提高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力。 一、人才及人才竞争力概述 (一)人才及人才竞争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6月印发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指出,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和人人成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和系统培养观念,造就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使学生创新智慧竞相迸发,造就更多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 (二)财会人才及其竞争力分析会计人员不能只局限于记账,算账和报账,而要参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预测和决策,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强烈的敬业精神,真正成为企业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成为复合型的财会人才。财会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增强竞争力需要是财会专业学生牢牢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事业单位需要的人才规格与技能,并以此为核心,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再次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精耕细作”,整理出对自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理论联系实践,在实际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果。企业需要人才技能及财会专业人才培养如图2。 二、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民办普通高校财会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21世纪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财务基础理论扎实,熟悉中小企业财会实务,综合运用财会信息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决策,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商务应用型财会人才。 (二)实训课程体系建立根据现代财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民办高校财会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应设置三个层次的实训课程体系:主干课程通过单项实训加强基础性训练;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综合实训课程进行锻炼,业务素质验证及提高通过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检验。 (1)主干课程———单项实训。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管理会计》、《财务通论》、《公司财务》、《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十门课程,每门课程除必要的理论教学学时外,还要根据校内实训环节的设置,配有相应的实训学时。主干课程的实训主要解决财会人才知识结构中会计核算程序和企业财务管理两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储备,同时也满足企业人才技能需要的第二层次———知识水平和第三层次———实践经验储备这两大方面的问题。从实训方式上,可将单项实训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2)专业能力———综合实训。财务管理专业的综合能力培养通过《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案例分析》、《内部控制案例》、《纳税实训》、《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综合分析实训》六门综合实训课程,以及大四学年的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这两个教学环节进行。这些课程的设置都需要有一系列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核心课作为支撑,这些综合能力实训课程,打破了单项实训的课程界限,将各门课程有机整合,使学生所学的每门独立课程变的相互连接,做到学以致用。例如:《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需要用到《管理学》、《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通论》、《公司财务》等课程知识;《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需掌握《Excel办公软件》、《管理会计》、《财务通论》、《公司财务》课程的知识;《纳税实训》需以《税法》、《税务筹划》、《财务管理软件》等课程为基础,重点解决企业报税的问题。 (3)业务素质———职业资格证培训。民办本科院校是介于二类本科和高职高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所以除掌握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体系外,还必须掌握相应专业技能,因而,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将职业资格培养写入教学计划,可设置ERP应用资格证培训、理财规划师培训、会计上岗证培训、初级会计师培训。争取使学生在毕业前,全部获得会计上岗证,有条件的同学考取初级会计师证,并鼓励同学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 (三)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以企业需要人才的五个方面技能为核心,进行财会人才专业培养,实行“宽口径、全方位、多循环、强技能”的实践教学仿真模拟培养模式。 (1)宽口径的实践教学———提高知识水平。民办本科高校财会专业培养的商务应用型人才,应打破传统的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学、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专业细分,倡导“大会计”观念,尽量淡化专业界限,使有志于从事会计专业的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到会计及财务管理工作岗位,同时,也使学习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同学更多的了解金融学、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等专业,毕业后可以按照各自的兴趣从事相关工作。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上,可以采取“宽口径的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科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课时。例如:财会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对《管理学》、《市场营销》、《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统计学》等课程都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任课教师可以按照教学大纲完成设置的实验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增加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时数,实训课程增加会计核算程序,增强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会计基础知识的积累,更方便的获取会计信息;会计学专业同样也增加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使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信息流管理向资金流控制转移。通过以上课程实践教学课时的增加,为企业需要的人才技能提供了必要的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 (2)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实践经验。增强民办本科院校财会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必须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实际工作,通过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两个方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就设置《基础会计》课程,并在学期末安排实训课程,让学生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第二学期开设《财务会计》课程,学期末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并登记账簿,填制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在学习《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通论》等基础课程后,从大二下学期暑假开始,采取集中和分散两种实习形式,有目的、有重点、有批次的将学生输送到实习单位进行实务操作。返校后,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和用人单位的实习鉴定。通过校外实习,鼓励学生到实际工作去锻炼自己,使学生能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回到课堂,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表现优秀的同学,还可能被用人单位选中,签订就业协议,提高学院的就业率。通过全方位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其综合竞争力。 (3)多循环的实践内容———提高业务能力。学习知识并掌握技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其竞争力,这需要在大学学习阶段不间断地、反复地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因此,必须实行“多学科、多循环的实训教学”。从大一至大三每学期都开设实训课程,贯彻“实践教学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思想,如图4所示: (4)强技能的实践目标———升华工作业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每年都会对财会专业知识进行更新,往往学生在大一、大二学习的知识,在大四就发生了变化,因此,为增强民办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在大四上学期继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开设“会计岗位综合实训”、“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财务案例综合分析”、“纳税实训”、“就业指导”等课程。从大四下学期开始的毕业实习工作,强调指导教师负责制,要求实习教师跟踪学生的实习全过程,并对其实习工作进行必要的理论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为撰写毕业论文收集实践素材。通过强技能的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综合业务能力,增强专业技能竞争力,升华其工作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