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稿件专栏 > 散文随笔 >

舟山筲箕湾村休闲观光渔农业发展的研究

时间:2013-08-31 13:46 点击:
2004年以来,浙江省舟山市按照“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总体要求,积极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逐渐成为了带动渔农民就业增效的新渠道。本文通过了解舟山筲箕湾村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的现状,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

  2007年和2011年,舟山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渔农家乐)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面提升发展渔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若干意见》文件,对舟山的休闲观光渔农业发展提升进行资金、政策扶持,充分调动了广大渔农民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的积极性。据统计,2011年舟山有休闲观光渔农业点77个,其中省级休闲观光示范园区7个,从业人员4107人,种植业面积3520亩,水产养殖面积2409亩,各类家禽39万羽,已累计投入资金3.7亿元,实现年产值2.9亿元,年接待旅游观光人数200余万人次。本文所选择的对象是在舟山有着相对悠久历史的西岙社区筲箕湾村。

  一、筲箕湾村基本概况

  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筲箕湾村的渔业经济十分发达。除了较集中的捕捞作业外,村民还同时进行渔网具生产、加工、贩运,渔货收购(冰鲜船),开冷库等生产活动。当时村民普遍收入较高,生活也比较富足,全村盖起了整齐的楼房。但随着海洋渔业资源日益衰竭,筲箕湾村的渔业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这给当地传统的渔业经济带来沉重的打击。捕捞业不景气,减产、减收现象严重,渔民债务沉重,渔村经济体制变化后集体经济削弱,再加上可用劳动力资源少,使得筲箕湾村经济发展滞后,各种设施完善艰难,到后期筲箕湾村逐渐开始出现人口外迁现象,由原先最多的800多人减少为如今的526人,这500多人中,老年人还占绝大多数,全村可用的劳动力还不足210人,筲箕湾村逐渐失去了当年的兴旺景象,成为了朱家尖贫困地区之一。

  二、筲箕湾村休闲观光渔农业发展现状

  2004年是筲箕湾村农业经营经济体制改革的转折点。朱家尖环岛公路的建成,为村里的产业经济结构转变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筲箕湾人抓住休闲旅游热潮的机遇,依托大青山国家公园旖旎多彩的海洋风光和海岛景观,结合渔村文化,建成集垂钓、餐饮、休闲于一体的休闲渔庄,吸引了大批游客。通过大力发展特色渔村旅游经济,逐步由以往的捕捞作业转变为渔业休闲观光。可以说这一转变,给筲箕湾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机,使其成为了解决当地村民出路问题的一个战略性调整重点和筲箕湾村渔业产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带来了许多积极的成效。

  (1)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筲箕湾村充分依托自然环境,发展模式多样的种养业,通过种植各类水果、养殖水产、培育苗木等,既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

  (2)带动了产业发展。筲箕湾村为了吸引游客,一方面积极发展水果、特种蔬菜、其它观赏植物的种植和各类水产的养殖,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又有发展前景的农业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水果品尝、海鲜烧烤等项目促使农产品的流通,促进了农业经营与观光旅游的有机结合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3)带动了就业增收。随着休闲观光渔农业的发展,使得筲箕湾村的经济较前几年有了不少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少的改善,还出现了人口的回流。

  (4)带动了生态建设。筲箕湾村通过休闲观光渔农业的发展建设,增强了村庄的田园特色,加强了环境整治,构建了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洽的生态园林景观,有效保护了自然景观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和生态效益。

  三、筲箕湾村休闲观光渔农业主要存在的问题

  虽然筲箕湾村在发展休闲观光渔农业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规模小,功能单一,竞争优势一般。目前筲箕湾村的休闲观光渔农业存在偏面追求住宿、餐饮业,而通讯、医疗、安全等保证体系比较弱,设施配套不齐全,相关服务较滞后,还没有真正的向旅游休闲观光靠拢。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