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稿件专栏 >

博士含金量岂能以价标之

时间:2013-03-20 14:25 点击:
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千名考生日前相聚暨南大学,参加该校2013年博士统一入学考试。自2013年起,暨大博士生招考培养推出新政博士生入学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不发表高水平论文不能拿博士学位。 (3月18日 《新快报》) 一些舆论认为,这是暨南大
 来自全国2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近千名考生日前相聚暨南大学,参加该校2013年博士统一入学考试。自2013年起,暨大博士生招考培养推出新政博士生入学最高可获50万元资助,不发表高水平论文不能拿博士学位。 (3月18日 《新快报》)
 
  一些舆论认为,这是暨南大学用50万元“抢生源”。但分析暨南大学的“新政”可知,这不是一次性发放的50万元奖学金,而是对博士生进行过程性资助学业优秀的博士生若能获得“菁英学子”计划3个项目的资助,除学费全免外,还可获得16万元-50万元不等的经费资助。
 
  这不过是把暨南大学以前的做法重新包装。去年该校宣布,研究生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奖励20万元。而在该校的“新政”中,再次明确提到对博士生发表论文的要求。对此,有人表示赞赏,认为学校重视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并为博士生创造好的学术环境。这忽视了一个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有个别高校率先将发表SCI、EI论文纳入教授考核,对发表论文进行奖励,促使学校论文发表数量猛增时,也受到舆论赞扬。这其实是我国高校“论文崇拜”的开始。如果说当初我国论文发表少,这种做法尚可理解,那么现在“论文泡沫”已经膨胀,还把这种做法复制到学生培养领域,应值得警惕。
 
  其一,这本质还是“论文崇拜”。国外大学并不要求博士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而是让学生集中精力做好学位论文,是否把学位论文的成果拿去发表,那是博士生自己的事。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貌似重视其学术研究能力,实则引导学生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对待学术研究,还没有开展研究,就想着怎样撰写论文、发表论文,学术也就异化为“论文学术”。为发表论文,不少学生不堪重负,因为发表数量、发表期刊档次,反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的前置条件。据统计,我国不少高校发表的论文,已有超过半数以学生为第一作者,从中可见,不少学校把学生当做论文“生产机器”,目的只是提高论文产量。
 
  其二,把50万元集中用到一名学生身上,这确实可以产生 “新闻效应”,但并不利于博士生的整体培养。众所周知,我国博士生普遍面临资助经费低、生活压力大的问题在国外,博士生普遍享有全额奖学金,不用为生活发愁,可以安心进行学术研究。近年来,高校也在采取措施提高博士生的待遇,对学生进行重奖就是一个办法。这其实是“锦标主义”配置资源的延续,也是借用大学教授 “工资+津贴(奖励)”的薪酬制度,在这种奖励方式之下,博士生中会诞生 “富翁学生”,一如现在的教授群体中出现“富翁教授”。这种方式其实只能激励个别人,而不是让更多的博士生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还不如把钱用来改善博士生的整体求学环境,提高大家的待遇。
 
  近年来,以论文指标方式评价、考核教授,将学术资源集中配置到少数当红教授的做法,早已受到学界诟病。这本该引起反思,而不是继续复制到学生培养和管理中功利学术观,不能再“遗传”到年轻学子身上了。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