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近年来,每年汛期,我国大、中、小各类城市,城市内涝现象时有发生,轻则造成道路积水,交通瘫痪,财产损失,重则伤及人命,对城市下水道顽疾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是急需解决的事情。
关键词:下水道;探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8月11日
近年来,每年夏季汛期,国内各个大都市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城市内涝问题。路面变成波涛滚滚的“湖面”、“路面畅游”、“水漫桥梁”等“中国式看海”的现象经常出现,如此之多的城市都面临下水道之痛,解决城市下水道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一、城市下水道之痛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2013年7月6日晚,武汉市遭遇的特大暴雨至7日晨一直未停,造成市内多个地段被淹,所有道路交通全部因渍水中断,变成一片“汪洋”,紧邻中南路的下徐家路,成最严重渍水地,22辆汽车“泡澡”,积水深一米多,马路上搭起“桌子桥”,“水中巴士”也忙活着揽起活来。被网友戏称“到武汉去看海”。
案例二:2011年6月23日下午,北京迎来一场强降水,大风伴随大雨倾盆而下,中间还夹杂着大豆般的冰雹出现,在大雨持续约20分钟时,北京的不少路段由于严重积水已致瘫痪状态,桥下已出现大量积水,部分车辆“试水”未成功,难以前行亦或后退,有的路段到桥下有行人试图过马路,但水已至腰深,路人望而惊叹。
案例三:2013年3月22日,湖南省会长沙市突降暴雨,长沙市涂家冲赤黄路上的一个下水道井盖由于下水道涨水被冲起,路过此处的21岁邵阳女孩杨丽君掉入下水道,随即被急流卷走,她的遗体60天后在60公里外的湘江被发现,即将大学毕业的她却因为下水道失去了生命,让人深感痛心。
二、城市下水道问题原因分析
原因一:观念的误区。中国历来文化决定了,中国人爱“面子”,不爱“里子”,官员们急于求成的片面的政绩观,重地上、轻地下,导致长期忽略对地下排水管网重视程度。加上近年来城市快速向外扩张,各种本来应该先行建设的城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因为有限的资金都用来修建路面、绿化等“面子工程”,被搁置下来。并且长期以来,中国对地下管网又是只重视污水、忽略雨水,因此暴雨来临,水量过大,无法及时排放,造成积水,看海现象也不足为怪。
原因二:填湖、填河造地,水无处可去。针对“武汉看海”现象,一位细心的武汉市民却在汉网论坛贴上不同时期的市区地图,指出淹水处大多地势低洼——那些地方原本都是湖。据统计上世纪50年代,武汉市湖泊面积达1,581平方公里,到上世纪80年代已经缩减为874平方公里。近30年来,又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相当于3万多个标准足球场。与之相对应的是,近30年来,武汉市城市建成区总面积从220平方公里增加到475平方公里,扩大了1倍有余。疯狂的填湖造地和无序的城市开发,近乎毁灭了这座“百湖之城”天然的湖泊调蓄优势。这一切,也在相当大程度上酿成了水淹全城的恶果。纵观全国的情况,全国大于10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已经从《中国湖泊志》统计的656个减少到目前的581个,总面积从8,525,694平方公里缩小到目前的6,867,158平方公里,填湖、填河造地,是城市雨水无处排放,造成内涝的另一个原因。
原因三:监管不力,破坏堵塞、严重。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下水道很难及时排放暴雨天气的雨水,再加之,日常对下水道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如果本来就很窄小的下水道发生堵塞现象,下水道窨井盖或被破坏、或被偷,在暴雨天气时候,就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积水不能及时排走,无盖的窨井,将会成为会吞人的杀人窨井,后患无穷。
三、城市下水道问题对策研究
1、改变观念是根本。首先,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长期形成的“重地上、轻地下”观念,必须及时改变,要考虑地上、地下的统筹建设,比如在国外很多的城市,地上和地下的比例甚至是1∶1,上面盖多少GDP的高楼,下面就应该弄多少GDP的地下管网,配套设施。正如我们经常在电视或者电影上看到欧洲和美国下水道逃生或者开车的画面,足以说明发达国家对地下下水道的重视程度。再则,在我国一般在城市建设初期建造城市污水下水道,在城市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后再建造雨水道,收集、处理和排放降水尤其是暴雨径流水。这样的观念也必须改变,对于排污和排水管道,必须要雨污分流,而且要统筹考虑。
2、强化规划是第一要务地。无论是老城区的地下下水道管网改造,还是新城区新建的下水道管网,都必须把强化规划作为第一要务来执行,强化规划就是要做到眼光放远,未雨绸缪。而不是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结果造成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水平。强化规划还要求必须要有全局理念、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对于下水道管网的规划更是如此,只有全局理念下的各项指标才会达到标准,成为人与自然之间的缓冲剂。
3、加强监管是保障。加强监管就是在下水道管网建设完成后,必须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避免破坏下水道的现象发生。比如,在下水井口配有防护罩,一方面防止杂物入内,另一方面保护行人安全。及时清理井口垃圾和管道内的淤泥,确保管道畅通,为下水道管网的长期有效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磊.城市管道构成及安全管理[J].科技信息,2013.
[2]刘蔚凇,龚频.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体系研究[J].给水排水,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