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与特点,分析了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和潜在影响因素,对比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我国在防治森林病虫害领域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病虫害;现状;对策 森林病虫害被誉为“无烟的森林火灾”,它的防治与森林防火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与特点 1.1森林病虫害发生种类繁多,重大危险性病虫害不断出现 目前,全国发生的森林病虫害种类约有8000多种,其中经常造成严重危害的约有200多种。 1.2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逐年递增,扩大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1950年为100万hm2,1960年为140万hm2,到了1990年上升至1100万hm2,平均年递增25%,每年因森林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多亿元。 1.3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一是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总体呈上升趋势;二是偶发性森林病虫害大面积爆发,损失严重;三是危险性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对我国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构成巨大威胁;四是多种次要害虫在一些地方上升为主要害虫,致使造成重大危害的病虫种类不断增多;五是经济林病虫危害日趋严重,严重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和林农脱贫致富进程。 2造成我国森林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2.1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其抗病能力不足自1950年起至1980年,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增加近50%。与此同时,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也增加了将近40%,两者基本上呈同步增长的趋势。当前人工造林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是我国林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2天然林过量采伐的负面效应 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林业经济产业,造成了天然林长期超负荷采伐,致使天然林的数量和质量下降,森林生物多样性、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导致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 2.3危险性病虫杂草在国际和国内长距离的人为传播加剧 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松突圆蚧、松针褐斑病等重大病虫害的流行最初均是由于有害生物从国外随林产品进口而传入的。在国内,许多重大病虫害疫区的迅速扩大也是由于人为活动的结果。 2.4长期不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 一味依赖化学农药,不仅杀伤大量天敌,使病虫产生抗药性,而且造成森林生态环境恶化。2.5防治工作比较被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对森林病虫害预防重视不够,往往是成灾后才引起重视和进行大的防治投入。 3造成森林病虫害发生的潜在因素 3.1大气污染及酸雨 大气中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质,会使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发生变化,甚至会使大片森林死亡,使森林病虫害明显增加。目前,许多远离人类活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出现林木生长下降和死亡率增加的现象,四川峨嵋山的冷杉、广西苗儿山的华南铁杉、安徽黄山的黄山松、云南西双版纳勐腊的望天树都有这种情况。 3.2气候变暖 由于气候持续变暖,昆虫分布区逐渐向北扩大;一些昆虫的生物学特性正在逐渐改变,世代数正逐渐增加,发生周期缩短;全国年均温的上升,不断使我国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面积和范围扩大,同时也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例如松材线虫病现在已有向我国北方林区扩散蔓延的趋势。 3.3森林火灾 火灾会降低森林对灾害的抵抗力,从而导致病虫害的的大发生。典型的现象是在森林过火之后,一些次期性害虫如天牛、小蠹虫或真菌侵入火烧木进行危害,条件适合就向周围扩散蔓延,引起或加快过火区域森林的衰退与死亡。 4国外的先进经验 4.1德国、奥地利 在防治方面政府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有严格的限制,对生物制剂的使用也有非常严格要求。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建造出最接近于自然状态的物种多样性且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以提高林分的自控能力,实施接近天然的生态治理。因此在防治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近天然林经营模式;卫生伐;生物防治(引诱剂)。 4.2美国 主要防治技术:在森林病害方面,主要以抗病育种和营林防治为主,在苗圃和幼林地必要时也采用化学防治。在森林虫害方面,则主要是以营林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4.3日本 主要是松材线虫病,在防治技术上主要采用以下途径。 4.3.1抗病选育和杂交育种已育成:和华松(日本黑松×马尾松)、日本赤松×油松、日本赤松、黑松×硫球松、刚松×火炬松。研究表明,它们大多具有抗松材线虫侵染的特性。 4.3.2控制松墨天牛虫口数量药剂防治天牛成虫,引诱剂引诱天牛成虫(含安息香酸和丁香油等),药剂处理病死原木,应用白僵菌、线虫、细菌等进行生物防治。 4.3.3控制松材线虫数量树干注射杀死松材线虫(注射麦索灵等),内吸剂处理根际土壤,根部吸收后杀死松材线虫。 5我国应当采取的主要防治对策 5.1着力抓好森林植物检疫 对发生植物检疫对象地区,应划为疫区进行封锁;对种籽、苗木、其他繁殖材料及木材的调运各个环节加强管理,采取严格的检疫措施,确保营造健康森林,减少病虫害发生。 5.2营造近天然混交林 人工造林应进行必要混交,越是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越容易形成森林的自我修复能力,各种昆虫和病害会在系统内自然平衡,抗灾能力比较强。 5.3选用抗性强的造林树种 人工造林应考虑适地适树,通过各种选育措施,选择抗病虫力强的树种。 5.4封山育林 通过封山育林并采用适当的人工促进或改造措施,护繁结合,完善生物群落,增加天敌数量,提高林木的保护性能,可以达到控制病虫的目的。 5.5保护害虫天敌 在森林中生存着很多以林木害虫为食的寄生性、捕食性昆虫,微生物,益鸟等有益生物,它们对抑制害虫的发生和繁殖起着重要作用,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这些有益生物。 5.6加强监测预报 运用科学的方法,监测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并把监测的资料结合当地气候条件、林木状况,正确推断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并适时通报。对基层林业职工和林农加强宣传和培训,做到对危险性病虫害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5.7利用生物防治 多采用引诱剂、培养天敌等方式,尽量避免大量使用化学药剂。最大限度避免干扰自然系统的稳定。 5.8改善自然环境 通过各项节能减排措施,以及控制有害工业废料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减缓温室效应,也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辅助措施。从而形成生物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良性互动。 5.9做好森林防火 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完善健全的森林系统可以有效抵御病虫害侵袭。已经发生森林火灾的区域,要严密防范灾后病虫害的爆发。 5.10防治外来生物入侵 在海关检疫和正常的物种引进交流中,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的安全,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我国,保证本土物种系统完整保存和提高抗病能力。 5.11建立各级应急机制 要有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应急响应机制,在各级管理部门建立纵向和横向的专门组织,一旦发生成灾的病虫害,可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参考文献: [1]游崇娟,王建美.植物病害监测领域的电生理学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1):118-122. [2]岳朝阳,张新平.新疆克拉玛依地区昆虫群落生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2):113-118. [3]孙玉荣,张贵.基于神经网络的森林火灾危害程度预测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0,25(3):147-150. [4]杨林森,王志先,邓龙强,等.神农架冷杉煤病现状与管理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6(6):66-67. [5]龙万.森林环境危机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J].防护林科技,2005(3):47-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