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上一位名为“一方田社”的网友在观看了央视真人秀“历史节目”《客从何处来》后,于2014年5月4日22:49写下一条微博,能给 予创作者以启示与动力—“(现在的节目)已经从秀孩子到了秀祖谱……纪录片跟真人秀对峙多年,终于出现自称“苹果梨”的东西了。节目或能扫扫历史文盲,唤 起一些观众跟家中老人聊聊天的兴趣,也算有所得。”此外还有认证身份为某影视剧导演的实名微博“乐卤派报告”在2014年9月22日发布了一篇微博:“看 本期《档案》,感觉不错,一段历史题材的尘封往事,切入角度不同,看来也不觉乏味沉重。说人而不是说事,片中提及了邓丽君、秦汉,还有《血战台儿庄》的编 剧历程,既从人文的角度呈现了历史一瞬,亦成为“让历史活跃起来”这句栏目的品牌口号(slogan)有力注脚。这样精彩的节目会直接提高电视的关注力, 赞一个!” 在相当一部分喜好历史题材节目的受众所发布的微博内容中,我们不难看出,历史题材的节目由创作到播出,是一个经过探讨、加工、展现学术严谨、 历久弥新的心路过程。它既要客观还原真实,经得起历史考验;也要值得广大受众“鸡蛋里挑骨头”的检验——因为过去式的历史既不可撼动,也不会因为艺术手笔 而改变,更不可呈现“风花雪月”误人子弟的内容,毕竟历史需要亲历者的情感共识,也需要后人铭记! 在2014年8月21日22:40一位北京西城微博名为cecille的学生发布微博写道:“这几天看电视剧《邓小平》太震撼了。对于从上学 就开始抵触学习马毛邓的孩子们,这部电视剧会让大家对我们的国家,对政治政策来源有新的认识和了解。站在历史背景的角度看祖国的发展,不停感叹:实践是检 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可见,面对错误、改正错误,认真学习、面对历史是多么重要。这部剧要比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更让你感动!”由此可以看出,典型人物 的塑造与故事的编织,更能够引起观众的兴趣。《邓小平》这类历史题材的作品,并非是一味的强调高大全的人物形象,更多的是描述他的生活、工作,甚至心路历 程,这就让受众想看、爱看。可以说,这也是一种“特定时代一定思想的代表”的还原方式,象征着某种历史时代的特性和本质。特别是亲历过那段历史时期的观 众,必然是喜闻乐见的;而对于没有经历过的观众,也是一部很好的了解当时历史环境和事件的佳作。 五、微观言论 把握方向 沉静思考当下网民在微博上的“呼声”,中肯的意见是对佳作的指引方向。笔者认为,历史类电视剧应该尽量真实的还原历史,反映更多史实。实际 上,观众对于电视剧市场中,“粗制滥造”的戏说历史存在一定的厌倦感;同时,对于真实历史的渴望和奖赏大大提升。很大一部分观众,对于历史人物的形象、具 体历史事件、人物服装、语言等元素,都渴望能够还原历史。 另外,历史题材的作品应该向更为平民化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就是应该在反映政治成就的同时,更多的反映当时社会的世俗生活,比如经济生活或者文化生活。这样才能让观众愿意看,才能更加的“接地气儿”。 微博、微信等,作为新兴的社交媒体和言论场所,其受众的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职业等各种因素,致使每个人在观看历史题材的作品时都会有不 同的感触,并通过新媒体手段表达其诉求!因此,只有合理、正确、理性的采纳微博受众的建议和意见,反复推敲,才能在作品的创作中,“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尽可能的将作品制作成众望所归的精品。 尊重历史、平衡真实和艺术再创作,一直是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最基本标准。如能加之微博受众的建议和意见,理性结合,合理的平衡历史的严肃性与娱乐的趣味性,才会让历史题材的节目丰富多样,精彩好看又能寓教于乐。这是历史题材节目“兼听则明”的发展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