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学报特色栏目的设置还要与其他学术期刊相互比照,同处一个地域的高校学报,对本地区文化优势的挖掘有可能撞车,学科优势也有可能重叠。学报要确立自己的特色,就要综合权衡多方面因素,要考虑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中寻找出相对学术优势,才能真正找准可持续、有影响力的特色目标。例如,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就有《理论与改革》、《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四川行政学院学报》三个期刊,如果按照以上原则设计栏目就有可能相互撞车或重叠,在实践中,三个刊物以自己特有的定位和宗旨,规定了各个刊物应有的特色。《理论与改革》突出“政治”、特色,《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突出“党建”特色、《四川行政学院学报》突出“行政”特色,在各自的栏目设置上不交叉、不重叠,尽量做到“人无我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 高校社科学报建设特色栏目需要编辑、作者、读者良性互动,共同培育。一个成功的特色栏目,无一不是高素质的编辑团队、高水平的专业作者与高认同感的读者群体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结合体。编辑、作者、读者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相互促进,是期刊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只有编辑、作者、读者各尽其能,良性互动,才能共同引导和推动高校社科学术期刊及特色栏目健康正常的向前发展。其中,编辑作为期刊的策划和主持,在三者关系调整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建设特色栏目必须要把提高学报编辑的综合素质当作首要任务来抓。 首先,提高编辑的学术水平。特色栏目的具体建设有赖于责任编辑学术水平,其学术素养和组稿策划能力决定了栏目最终呈现的学术品味。因此要创造宽松环境,支持鼓励编辑的学者化。 其次,培养编辑的道德素养。德才兼备,德为先。在编辑权力日益放大的今天,编辑的道德素养应成为编辑者的内在要求。编辑的人品不仅是编辑的个人问题,而且还关系到栏目进而是整个期刊的质量。一名优秀的学报编辑应具有淡定自守、不务虚名的品性,才可能在学术评价中保持客观独立的精神与平等的意识。 再次,培养编辑的品牌意识。特色是品牌的支撑,品牌意识作为一种崭新的编辑理念,是在近几年的出版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经济内涵的先进理念。 随着期刊业的改革与发展,以特色求生存、以品牌促发展已经成为广大编辑工作者的共识。特色栏目建设,需要学报编辑思想的优化升级。学报的编辑人员,如果没有品牌意识,就很难使学报发展壮大,其学术影响与社会效益就无从谈起。因此,在特色栏目的创建中,要增强编辑主体意识,充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促使编辑自觉地加强编辑业务的学习,积极策划有关的学术论题,邀请省内外学术造诣较深的有关专家和学者来研究某一领域的学术问题,及时发现精品力作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精品力作和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的策划以及编选,不仅是特色栏目形成的起点,而且它的长期学术积淀又是具有高水平的学术栏目生成的必备条件。高品位学术栏目的辐射影响力,又可以引来众多学者的学术创新之作,进而形成学报科学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四,建立高水平的作者群。作者队伍建设也至关重要。就特色栏目涉及的相关学科覆盖范围而言,高水平作者的论文对任何期刊来说都是稀缺产品,因此,在特色栏目建设中,编辑应高度重视对拥有原创性、前沿性研究成果作者资源的占有,并以不断提升的学术品位和学术声誉吸引高水平的作者,逐步建立高水平的作者群,与作者形成良性互动。为了培育稳定而优秀的作者队伍,编辑要加强和作者的交流,主动与校内外相关专业的学者取得密切联系,了解他们的研究动态,定期就学报特色栏目的选题与他们沟通,并真诚地向他们约稿,获得他们的支持,以保证特色栏目长期拥有充足的优质稿源。对于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不论作者的身份地位如何编辑都要照样发表,从而逐渐形成一支实力雄厚的研究力量,使更多的作者进入“专栏作家”的行列,这样才能保持栏目的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才能打出“品牌”,形成“拳头产品”,并逐渐成为品牌栏目。 第五,建立、拓展读者群。一个特色栏目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就不可能产生很高的影响因子,这样的特色终不会长久。栏目读者群越大,表明栏目的影响力越高。因此,有选择性地拓展读者群、建立特约读者群是特色栏目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工作。许多学报往往比较重视作者队伍的建设,对不断拓展读者群却有可能忽视。任何高校学报不能忽视读者的检视和评判,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者调查,征求意见和建议,广纳贤言,灵活调整。只有经得起读者检验的期刊才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邱均平,李爱群,舒明全.中国学术期刊分类分等级评价的实证研究[J].中国出版, [2]贺曙敏.论学术期刊编辑的策划意识[J].公安大学学报, [3]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EB/OL]. [4]罗曼菲,王国莉.高校社科学报特色专栏模式述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5]龙协涛.学报的核心期刊与特色栏目[J].云梦学刊, [6]陈正慧.学报特色栏目的功能和作用---兼谈大学学报的开发利用[J].三峡大学学报, [7]孙景峰.学报编辑工程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