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时间:2015-12-26 15:02 点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为进一步繁荣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阶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为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认真学习宣传,坚定贯彻落实,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认识自觉

  思想认识的自觉是行动自觉的前提。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时代呼唤、历史使命和基本要求,对于凝聚共识,增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的发展,意义重大。

  1.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迫切需要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史中一项伟大的事业。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了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国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建党百年,全面小康;建国百年,现代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壮举!在新的历史起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进一步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

  大学是孕育新思想、培育新知识、产生新观念的摇篮,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先导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为坚持和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学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和丰富的理论创新源泉,“两个百年”梦想的实现面临的重大问题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更多时代命题和更高要求。如何科学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性问题作出创新性回答,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肩负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

  2.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迫切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类历史发展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起源于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昌盛,最终表现在文化的昌盛。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文化是不可少的,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国运昌盛,文运必兴。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大发展必然带来思想文化的空前活跃和大发展大繁荣。但亦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仍不相称,西方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的大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将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部分,提出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将我国经济政治优势转化为思想文化优势,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共同提升,并在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扩大影响力,提升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是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具有引领风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推动发展的强大功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况和文明素质,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高校是传承人类文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力量。促进文化传承创新,服务文化建设是时代赋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传承是创新的基础。传承文化不但要深入挖掘、研究、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进步。创新是文化生命力所在。创新文化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借鉴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摒弃旧义,创立新知,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科学、开放、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大力打造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在国际上努力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形象”,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建设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迫切需要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2004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到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了新世纪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2011年,国家将“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写进“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七届六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高度提出了“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论断,体现了我们党对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认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进入了新境界,为哲学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始终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与教育同发展,已建立了一支规模宏大、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涌现了一大批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优秀成果,育人水平和科研实力大幅提高,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参与国际对话的能力与范围大为拓展,充分发挥了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目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总人数约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队伍的85%,当之无愧地成为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主力军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创新能力不足依然成为限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的关键问题,主要表现在无论在提出新问题、探索新领域、创建新理论方面,还是在把握新情况、运用新方法、提出新建议方面,与党和国家的期待与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迫切需要我们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加快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进一步增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的内涵自觉

  2011年9月中办、国办转发了《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提出了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总体目标、工作方针和主要任务,为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未来十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到2020年基本建成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研究宣传,大力推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围绕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提出的新课题,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系统的理论概括,不断丰富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点、世界水准的学术话语体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新贡献。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不断完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为骨干,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重点扶持基础学科,切实加强应用学科,积极发展交叉学科,着力培育新兴学科,优化学科布局,注重内涵建设,努力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逐步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全面落实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编写总体规划,精心做好重点教材编写和使用工作,形成以重点教材为核心,各类自编教材为支撑,全面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

  建设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平台体系。以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重点,凝练学术方向、汇聚研究队伍、增强发展活力,建设一批达到世界水平、享有国际声誉的学术高地和咨询智库。按照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构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系。大力推进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和新兴交叉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着力加强部部共建、部省共建重点研究基地,以高水平学术平台建设引领和带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发展。

  建设团队协同攻关与个人自由探索并重的研究项目体系。统筹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重点支持跨学科研究、综合研究和战略预测研究,大力提高研究质量和创新能力,努力培育学术精品和传世力作。充分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力量雄厚的优势,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具有战略性作用;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进程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在推动原始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在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频繁的思想文化交锋、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具有主导性作用。要重点支持关系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全局和学科创新发展的基础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有长远影响的基础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共同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以及对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研究,着力推出对理论创新和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主动适应国内国际新形势新变化,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开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重大问题的战略性研究、影响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前瞻性研究、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大力推进国际问题研究,提高研究回答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

  着力推进跨学科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