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析

时间:2014-12-22 11:14 点击:
提 要 社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离不开公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淡
  提 要 社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离不开公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当前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淡薄、动力不足和程度不强。提升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对策是培养生态公民、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公众参与机制和型塑良好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关键词 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资源能源高消耗的支撑下,经济取得了持续高速的增长,但同时,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问题也日益严重,己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基于此,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等。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所以,社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社会公众广泛积极参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取得成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美丽中国梦才能实现。

  二、公众参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公众积极参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即公众均享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权利,能平等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管理和监督以及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1969年美国在《国家环境政策法》中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权,自此以后很多国家的环境政策、法律以及国际性法律文件都将公众参与作为一项原则和规定置于法律之中。其实,公众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根本特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美国学者科尔曼指出,“只有广泛的民主参与形式才能使公民能够争取到一个矢志于公众福祉与环境福祉的社会。这种参与尤能在本地基层发挥作用,因为公民对所在区域的生态条件最为了解,也最会做出反应。在生态学意义上所设想的广泛民主将促使决策更加贴近基层,并促使公民通过积极的当地政治参与更能主导变革。”1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基础,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需品与消费品,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人人都可从良好生态环境中受益而不能排除他人从中受益,同时也要承担责任。生态文明建设仅依靠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实行环境监管是远远不够的。确立公众参与原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确实,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离开了社会公众的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当前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非常有限。改革开放后,随着政府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的日益重视与推动,我国公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步树立。在肯定我国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进步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我国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参与动力不足和参与建设程度不强。

  (一)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淡薄

  首次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雾霾、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法等的了解率均在80%以上,但对PM2.5、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举报电话等的准确率都在50%以下,其中能确切说出PM2.5的受访者只有15.9%。另外,受访者对14个有关生态文明知识的平均知晓数量为9.7项,其中对白色污染的知晓度为53.6%,其后依次为:垃圾分类(46.7%)、环境污染中的三废(36.3%)、温室效应(31.6%)、世界环境日(8.7%),等等。2从该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受访者大多听说过一些与生态环境科学相关的知识,但对其准确的含义和具体影响了解不深。虽然公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责任感、紧迫感较以往明显增强,但在实践中却屡屡爆出人们环境保护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如近年长假时期各地景区的垃圾遍地的现象、农村垃圾围困现象等凸显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不足。

  (二)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动力不足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