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简论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

时间:2014-09-19 22:03 点击:
【摘 要】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提出的重要命题,推进生态文明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多重压力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时代课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其中的政治建设,也就是如何在推进生态文明过程中使得全体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活动
 
  【摘 要】生态文明是党的十八提出的重要命题,推进生态文明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多重压力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时代课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高度重视其中的政治建设,也就是如何在推进生态文明过程中使得全体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活动更加规范化和制度化,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从创新管理手段、实现生态转型、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建立全球环境与生态合作机制等四个方面分析和阐述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策略,从而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的实践工作。 
 
  【关键词】生态文明;政治建设;生态转型;创新与合作 
 
  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是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把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和概括,形成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法规、条例、规则等制度,使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社会生活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其作用在于调节社会关系,指导社会成员的生产、生活,规范人们行为,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1.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必须创新管理手段 
 
  全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要构建一个全球范围的生态文明政治建设框架,必须以“互联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为基点,不断创新管理手段。互联网诞生引起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领域的又一次革命,使人类迈入了信息时代,物联网和互感网的出现,形成了一个类似人脑的互联网虚拟大脑管理地球村事务的格局。随着“智慧的地球”的建设、“云计算”的出现、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带来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转变。互联网、物联网、互感网为人类采集了海量的数据,而云计算则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这就构建起了一个与物质世界相平行的数字世界,地球表层将成为一个具有“智慧”的“地球脑”。地球表层也因为有了“地球脑”而“觉醒”,从互联网到互感网的信息范型转变为全球生态文明政治建设提供了全新的管理手段。 
 
  “地球脑”以巨大的信息储存和处理能力,及时迅速有效地把握全球生物圈的各种信息,尤其是把握全球“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各种信息,只有这种全方位的信息把握,才能使全球生态文明维持下去。因为,自然环境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支撑系统和最初的物质提供者,工业文明越是发达,人类控制、支配、改造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相应地被摧毁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也就需要对自然环境运行规律进行更本质的把握,辨识自然环境的种种征兆和反应并作出资源报警、生物圈报警、经济环境危机报警和人口报警等,以免遭受工业文明负面作用的摧残。因此说,没有信息文明,生态文明是不可能实现的,生态文明和信息文明是脱胎于工业文明的孪生兄弟。 
 
  2. 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必须实现政府的生态转型 
 
  生态文明不仅是当代最大的哲学命题,也是当代最大的政治命题,需要全人类的智商和智慧来破解,要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政府必须完成生态文明政治建设的生态转型。 
 
  当今的生态环境问题,从表象看是一个因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环境或生态系统所导致的生态失衡、恶化进而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但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生态问题最终会直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生活系统进而波及到人类的政治领域,而是彻头彻尾的政治问题。 
 
  在当代中国,政府在经济社会等各个层次都发挥着无可比拟的重大作用和影响,政府主导着生态文明建设。因此,政府的生态转型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性选择,也是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核心保障。所谓政府的生态转型是指政府能够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一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并能够将这种理念与目标渗透与贯穿到政府制度与行为等诸方面之中去,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诉求及实现路径的行政管理系统。如实行执政理念转型创新、生态政府职能拓展创新、政绩考核体系转型革新。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制度建设是政府转型的关键,当前,各级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严格遵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履行职能,让国家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在实现政府自身生态转型上,要大力构建电子政府,通过打造“网上超级政府”促进政府业务信息化、精简机构和简化办事程序,为公众、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极大地削减政府的运作成本,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改进政府的工作效果;建立扁平化、弹性化、决策执行“面对面”的组织结构,打造网络化、整合化的政府组织结构。 
 
  3. 生态文明的政治建设必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要使生态文明政治建设稳步推进,必须从制度上予以保障。要建立完善的以国家意志出现的、以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同时实现法律体系的生态转型。健全完整的法律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保障,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法律体系转型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趋势,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要求,实现生态文明意义上的转型。首先,符合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要求。法律生态转型应牢牢把握并深刻体现“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全社会必须深化理解并自觉遵守“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的基本态度、核心观念与核心内容,在日常环境行为中自觉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创新、执行才能获得广泛的社会认同与持续的社会效应,并最终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区域公平和人与自然之间的种际公平。其次,符合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要求。法律体系的生态转型要正确处理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引触的各种问题。当前,纵观全球,由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所造成的对资源的占有和污染的转移,尤其是建立在资本原始积累基础上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得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输出污染,造成发展中国家严重的生态灾难和环境污染,而这种污染通过全球性循环反过来又影响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的现象,日益凸显。这一问题只有通过重建全球生态文化,寻求全球共同生态利益认同,并通过法律生态化调整以期塑造全球生态公平,达到发展生态化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再次,符合正确处理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关系的要求。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的关系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使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使法律体系的生态化朝着维护自然界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迈进,从法律视角为生物多样化及各特种的繁衍生息提供法律保障。最后,符合正确处理人与人工自然物之间的关系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大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各种各样的人工自然物,人工自然物反过来极大地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为了使现代科学技术朝着造福人类的方向发展,法律体系生态化将通过制定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人类研制、利用人工自然物过程中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