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引入Jeffrey Wurgler(2000)模型,利用改进的Jeffrey Wurgler(2000)模型及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了全国及东、中、西部的资本配置效率,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的资本配置效率,整体而言我国的资本配置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资本配置效率;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
一、引言
关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差异,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研究。米运生等(2006)通过分析西部、东部、中部、东北部四大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发现,各区域间的资本配置效率差异没有统计规律可循。潘文卿、张伟(2003)研究发现,东、中、西部资本配置效率1978~2001年依次递减。曾五一、赵楠(2007)实证分析了各地区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地区间资本流动障碍是资本配置效率低下的一个原因,金融要素对固定资本形成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才国伟等(2009)研究发现,东部资本配置效率高于西部和中部的资本配置效率。沈能等(2005)的研究结果发现,资本配置效率存在差异,但不存在长期收敛趋势。本文首先计算各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然后通过改进的Jeffery Wurgler(2000)模型来考察资本配置效率的地区差异,最后给出结论和建议。
二、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计算
(一)模型设定
Hall 和Jones(1999)假设包含人力资本且规模报酬不变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
Y=K(AH)1-α(1)
其中,Kit表示物质资本存量,A表示全要素生产率TFP,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Y表示产出,由各地区实际GDP表示(以1978年为基期)。α表示资本产出弹性,假设α=1/3。人力资本存量H=hitLit,hit为平均受教育年限Eit的函数,Lit为劳动,由各地区从业人员数表示,ln(hit)=0.18Eit 0≤Eit<6
0.18×6+0.134×(Eit-6) 6≤Eit<12
0.18×6+0.134×6+0.151×(Eit-12) Eit≥12,i表示第i个省区,t表示第t年。
设y=Y/Lit,则(1)式变为
y=A()h(2)
(二)数据来源和TFP测算
由于重庆1997年才开始有数据,因此把重庆市的数据并入四川省,计算1991~2010年30个省市的TFP值。
各地区名义GDP、各地区从业人员数、国内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取自中经网数据库。平均受教育年限Eit采用Barro和Lee(2000)的方法,计算公式为:平均受教育年限=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比重×6+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9+高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12+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16。小学教育年限设为6年,初中教育年限设为9年,高中教育年限设为12年,大专学历设为16年。1990~1995年的小学教育程度、初中教育程度、高中教育程度、大学教育程度数据取自《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92年的数据缺失,用插值法补上。1996~2010年的小学教育程度、初中教育程度、高中教育程度、大学教育程度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各期。
物质资本存量利用戈德史密斯在1951年提出的永续存盘法计算,公式为
K=K(1-δ)+I(3)
其中,K为i第省第年的物质资本存量,K为第i省第t-1年的物质资本存量,I为第i省第t年的投资。参照张军等(2004)的做法,为减少初始资本存量的影响,初始资本存量选定为1952各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除以10%,折旧率δ=9.6%。投资指标I用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示,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换算为1978年不变价格。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分别来自《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历史资料(1952~1995)》、《新中国5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统计年鉴》相应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