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地方民族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途径研究(2)

时间:2014-08-08 10:13 点击:
作为地方民族院校,尤其是专业性地方民族院校,要想实现科学定位就必须掌握科学定位的系统性,把握科学定位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地位、作用,又能正确分析学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努力寻求普

 

   作为地方民族院校,尤其是专业性地方民族院校,要想实现科学定位就必须掌握科学定位的系统性,把握科学定位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历史、地位、作用,又能正确分析学校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努力寻求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良性互动。地方民族院校由于所处地域的特殊性和自身功能的特殊性,使其自身的使命具有特殊性。因此,地方民族院校应科学定位,明确自身使命,在学校发展上,以市场化配置社会资源机制为导向,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立足基层,服务基层,面向社会需求,努力使人才培养功能进一步显现。正如英国教育学家A.N.怀特海所言:“大学存在的理由在于,它联合青年人和老年人共同对学问进行富有想象的研究,以保持知识和火热的生活之间的联系。大学传授知识,但它是富有想象力地传授知识。至少,这就是大学对社会应履行的职责。一所大学若做不到这一点,它就没有理由存在下去。”

   2加快发展,发挥桥梁作用

   民族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艰苦,引进人才十分困难,即使引进优秀人才,也因生活习俗、语言、区域环境等客观因素难以稳定,甚至一些本地所培养的优质生源毕业后也很少回到家乡,如何让引进的优秀人才在民族地区安家更安心,这是地方民族院校所面临的严峻课题。地方民族院校不仅仅承担人才培养的光荣使命,而且还是连接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桥梁,是维护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力量和共同体。因此,地方民族院校只有通过自身的快速发展,增强实力,才能将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落到实处,地方民族院校的发展,不但要有规模,而且还要有内涵和质量,否则仅有规模而没质量,学校的发展后劲不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难以发挥和实现,加强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既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对高校的强烈要求。

   3立足区域,凝练社会服务特色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独特属性,是长期办学历史的凝练,是学校品牌竞争力的彰显。地方民族院校应立足所在区域,强化功能,培育和凝练特色的办学思路、发展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体系,将学校发展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在独特的民族区域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空间,逐步提升办学实力和服务水平。

   首先,发挥地方民族院校的文化引领功能,打造先进的民族文化阵地。“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社会功能。”[3]地方民族院校不仅要培养人才,而且要传承民族文化,地方民族院校的这种作用是其他高校或文化研究院所难以替代的,这也是地方民族院校在区域文化建设方面的优势。

   其次,寻求与民族区域特色产业相结合的研究点,形成特色产业研究团队,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科学研究的发展与成果的转化,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程度,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特色产业,同时也需要特殊的研究团队和技术[4]。因而地方民族院校应充分利用“亲缘”与“地缘”关系,寻求区域发展的现实课题,将学校的人才储备和科研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学校的发展赢得社会的认可与支持。

   再次,提高地方民族院校的高等教育效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将特色人才的培养嵌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效能”是由社会学家涂尔干提出的,认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有条件和有限制的,教育并非不受条件而能时时处处释放最大的效能。因此,地方民族院校应有效获取和充分利用对培养人有利的各种资源,通过有效的管理和实施过程,以实现培养人的教育目标为核心,并能不断满足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的要求,进而使其得到相应发展的特性和有效作用[5]。同时,地方民族院校应利用所处的地理区位、地缘禀赋及区域产业优势,为人才与所处区域提供更加紧密的技能关联与科研关联,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的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6]。

   最后,积极探索地方民族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效机制。地方民族院校要想长效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认清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构建具有科学化、长期化和有效化的长效机制和评价指标,并从机构设置、平台创建、特色专业设置等视角完善长效机制[7],同时,扩大对外交流,增强吸收非民族地区高等院校的知识转化功能,扩展自身知识兼容能力和交流能力,拓宽校地互动的有效组织途径和范围。

  四、结语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动态的有机系统,其能否快速而健康持续发展取决于区域内的科技支撑和专业人才的培养,地方民族院校作为培养区域经社会发展人才的基地,应以生态位的视角确立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特色,通过凝练和培育特色的办学模式,形成一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地方民族院校教育系统,及时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71.

  [2]李为忠.生态位视域下的地方民族院校发展定位与办学特色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7):45-48.

  [3]叶青.地市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探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7):32-34.

  [4]刘大志.民族地区校地互动模式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11,(4):388-393.

  [5]李民.提升民族地区高校为地方区域发展的贡献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9,(23).

  [6]韩宝平.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之路[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1):5-10.

  [7]李辉生.区域视角下的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定位[J].中国高等教育,2010,(13):38-4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