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对有关农业保险的中外历史文献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在此基础上评估和回答了可能会影响中国农业保险试验的若干问题:第一,为什么会有农业保险?第二,农业保险市场为什么会失灵?为什么各国政府都对农业保险大加补贴?而农民对待农业保险又会有怎样的反应?第三,既然农业保险产品设计的核心问题是费率厘定,那么有关此项的研究有哪些进展?第四,中国政府在发展农业保险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本文的目的在于,提醒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参与农业保险试点,认真解决试点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立足长远,真正建立起农业保险这个褔惠三农的风险保障机制。 [关键词]农业保险;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 一、引言 2004年~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七年在1号文件中指出,要稳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这表明了一种日益增强的信号,即世界头号产粮大国正在探索农业保险这一风险管理工具。但是,中国的农业保险试验是否真的可能形成一种成功的经验?如果可能,我们又将如何迎接农业保险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早在1938年,美国就推出联邦保险计划,以期在农作物产量降低的时候能够稳定农业生产者的收益。刚开始的时候这一计划被视作一种试验,而且保险标的只包括美国农业大省的主要农作物。试验阶段的结束和农业保险的正式开始是以1980年“美国农业保险法”推出为标志的。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关于农业保险的研究逐步丰富,当我们试图从农业保险文献综述出发形成对于农业保险完整理解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必须首先理解农业保险的作用,这实际上是要回答“为什么会有农业保险”的问题。而对于中国农业保险的关注也决定了我们必须去寻找已有研究关于“如何开展农业保险”的回答。尽管不同的学者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和千奇百怪的问题,但有三个问题是所有人共同关心也无法回避的,那就是:(1)农业保险市场为什么会失灵?(2)为什么各国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3)而农民对待农业保险又会有怎样的反应?迄今为止,中国的农业保险试点差不多已经有五年的时间,这五年的试验对积累农业保险数据、提高农民投保率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我们分析农业保险费率厘定。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农业保险在实际发展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这一理解有助于我们思考中国在发展农业保险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二、为什么会有农业保险 很多研究都发现农业风险与农民贫穷之间具有高度关联(Dercon,2001;Mosley和Krishnamurthy,1995;Rosenzweig和Binswanger,1993;WorldBank,2000)。这就给政策制定者们一个启示,即降低农民贫穷可以从降低农业风险入手,农业保险因此而生。与此相一致,一项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研究表明,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的农民几乎很少降低他们的预防性流动储蓄,而中等收入的农民与此迥然不同(Jalan和Ravallion,1998)。这主要是由于富人很容易得到贷款,所以他们不必要持有预防性储蓄来应付收益损失,而穷人则几乎没有预防性储蓄,所以也谈不上降低。因此,在欠发达的储蓄和信贷市场,保险非常重要,它可以使穷人将纯粹的内部剩余风险转移到外部,从而避免陷入更深层次的贫困。 农业保险在降低农业风险方面的具体作用首先表现为,在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风险条件下,农业保险有助于恢复再生产(Mark,2005;张跃华,史清华和顾海英,2007);其次,农业保险有利于促进农民放心采取那些提高产量的革新技术,尤其是对于那些风险厌恶的农民来说;再次,农业保险降低了信贷违约风险,金融中介更愿意贷款给那些已经投保了农业保险的农民(Mark,2005)。另外,农业保险除了能降低农业风险以外,它还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庹国柱和王国军,2002)。从更广的范围来讲,农业保险有助于促进农业贸易自由化和提高竞争程度(Mark,2005)。总而言之,农业保险会对农业有整体上的经济支撑作用(Goodwin,2001)。 毫无疑问,政策制定者们已经将农业保险视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但这并非政策制订者们最关心的问题,政策制定者们更关心的是农业保险与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相比,效果和效率如何?从理论上来说,直接的巨灾救济给付方案由于其高昂的成本,同时还使农户对自然灾害疏于防范而受到广泛的批评(GAO,1989)。从政策制订者的角度来看,农业保险有一些巨灾救济无法替代的优点。比如公平问题,巨灾救济只有在大范围(系统性)损失之后才能提供。这导致的结果是,那些遭受地域性、非系统性灾害(比如雹灾)的农民将得不到巨灾救济,而农业保险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农业保险提供的风险保护是与风险的地域性和系统性无关的(Barry和Keith,1999)。另外,农业保险与巨灾救济相比,可以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在只有巨灾救济的条件下,如果损失没有发生,农民将理所当然地获得基于投资的利润,如果损失发生了,纳税人将为农民的部分损失埋单,显然这会降低农民的风险意识。在1987年至1993年间,美国有107,040户农民在4年或4年以上的时间里接受过巨灾救济,这一数据仅占这段期间接受过巨灾救济的农民数目的8%,但他们接受救济的金额却超过这段期间发放金额的29%(Hoffman等,1994)。有关农业保险与其他风险管理工具的比较,学者们在最近三十多年间的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Miller和Trock(1979)在评价巨灾救济的基础上指出,如果外部融资风险较低,那么与巨灾救济相比,农业保险能以更快的速度保证农民恢复再生产。在农作物产量波动的风险管理方面,农业保险比起流动性储蓄更加富有效率(Jalan和Ravallion,1998)。与巨灾救济相比,尽管农业保险会招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但其却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农作物产量波动和农民收益波动风险(Carriker,Williams,Barnaby和Black,1991)。另外,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农业保险也要比巨灾救济更迷人,其在给农民提供更多保户的同时,却没有鼓励他们开垦边际土地(Chambers,1989;Glauber和Collins,2002)。 正是由于农业保险具有以上所阐述的种种作用和比较优势,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农业保险的发展。农业保险也一直成为农民、政策制订者、监管当局、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热门话题。美国国际发展银行和联邦保险公司在最近发起了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16个拉丁美洲国家的保险公司,结果有35.3%的保险公司认为发展农业保险是非常重要的,有43.5%的保险公司认为农业保险将会高速发展(Tovar,2005)。 严格说来,新中国成立前后农业保险一直没有间断过,但是都没有成规模,直到最近2003年6月,法国安盟保险公司获准在成都组建财险分公司(这是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资农业保险公司)。2004年3月国内第一家专业股份制农业保险公司———上海安信农业保险股份公司成立。这才标志着中国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的开始。 三、农业保险市场为什么会失灵 然而,农业保险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现象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兴趣。Quiggin(1986),Quiggin(1994),Coble等(1997),Miranda(1991)、Mahul(1999)和Mark(2005)等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4个:即感知失灵、有效需求不足、系统性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前两个会影响保险需求,后两个会限制保险供给。 农民总是以为他们面临的风险比较小,而实际情况不然,这种现象被称为“感知失灵”。“感知失灵”常常会导致农民产生这样的想法:“那些事故绝对不会发生在我身上”。农民总是不愿考虑那些低概率的事件,比如巨灾(Skees,Barnett和Hartell,2005)。“感知失灵”问题可能导致农民的保险需求降低,但需求不会被彻底消除,消除的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然而,另外一个问题又产生了,即剩下的需求大部分都是无效的。与NPCI(单一保险责任)产品相比,农民更喜欢MPCI(多重保险责任),与产量保险产品相比,农民更喜欢收益保险,但结果是绝大多数农民负担不起保费,所以有效需求不足也常常被理解为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一个因素(谢蕊莲,2007)。 保险市场的可保对象主要是那些独立性的风险,但是农业保险面临的风险更多是系统性的(比如大面积的旱灾),在系统性风险的条件下,大数定律将失去作用,造成的损失很难预测,并且这种风险也很难在空间上进行分散。Wenner和Arias(2003)指出农业保险合同要比普通人身意外和车险合同的风险高20倍。 如此高的风险,显然会使众多保险人对农业保险市场望而却步。尽管同样来自于供给方的考虑,但是与系统性风险相比,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另外一个原因似乎更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Ray,1974;Goodwin和Smith,1995;Just,Calvin和Quiggin,1999)。信息不对称主要来自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所掌握的有关生产实践和种植条件的信息差异,这一信息差异会导致常见于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一方面,被保险人利用其掌握(保险人无法观察)的信息优势,为自己攫取利益,当然这种利益是以保险人损失为代价的,保险人所面临的这一风险被称为道德风险。需要强调的是,道德风险无处不在,但似乎农业保险产品要比其他类别产品(比如车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的风险更高。Smith和Goodwin(1996)在利用地域哑变量控制土地质量的条件下发现,1991年,Kansas州的保险农民与那些没有保险的农民相比,每亩投入的化肥减少4.23美元,这证明了道德风险的存在。另一方面,地理位置和管理能力差异会引起农民与农民之间的风险不同,当保险人不能够准确评估这些风险的时候(提供的费率混淆了风险分类),逆向选择问题就发生了。很多研究都发现了农业保险市场中存在逆向选择的证据。Goodwin(1993)利用美国Iowa州的县域层面数据做了一个非常严格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风险高的县域,农业保险需求弹性非常小,这表明风险高的农民愿意为保险付出更高的保费,这被看作是存在逆向选择的重要证据。 然而,正如Quiggin等(1993)所指出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经验上很难被区分,也许区别只是理论上的。考虑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农民推迟种植以了解土壤湿度,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购买保险。这一行为既可以解释为道德风险,也可以理解为逆向选择。从道德风险的角度考虑,农民之所以推迟种植是由于保险的存在。从逆向选择的角度考虑,是因为只有当农民预测产量降低时才会购买保险。 四、为什么各国政府(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