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及评价方法研究———基于广东省的证据

时间:2015-12-15 16:19 点击: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设置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平均与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选取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好的5个典型地区及代表性产业,取得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对计量结果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对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开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设置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权平均与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与方法,选取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好的5个典型地区及代表性产业,取得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对计量结果进行统计假设检验,对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展综合评价;通过计量分析研究与结果评价,从着力提高产业效率角度,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非常必要。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引言

  农业作为典型的“弱质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投入不足、利益流失严重、规模效益低下、抗御风险能力弱、后劲不足等难题。正因为如此,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产业效率,便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正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进程,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的前提。本文试图从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入手,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方法,实证分析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以期对我国珠三角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体系及研究方法的讨论也有较多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作过相关的研究,他们大多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效果评价需要设置和运用系列的评价指标体系着手研究。

  赵慧峰等(2000)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目标、农业产业化运动过程、农业产业构成要素指标体系三个侧面分析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标构成,并分别在其下设置二级、三级指标,强调指标设计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将上述指标进行合并归类,最后得出五大指标,即经济效益、农户、龙头企业、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生产商品化。赵占平(2002)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原理,建立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的三角白化权函数数学模型,对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规模、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竞争力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体系。崔永红(2005)认为,目前农业产业化各种经营模式虽已初步成熟,但其内部管理还很不完善,仍沿用工业企业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难以为利益分配提供可供参考的技术指标,因而迫切要求有一个合理分配利润的依据和能够客观评价经营链条内这个过程的绩效评价指标。因此,从增加值的角度提出对原有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指标进行修正。王美娥等(2006)把农业产业化经营指标体系划分为产业化发展基础、产业配套体系、市场化、科技进步、经济实力五类一级指标,并由相应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组成指标体系。黄映晖等(2009)用多元统计分析中因子分析方法,从组织规模评价、经济效益评价、社会效益评价三个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多个变量综合为少数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北京市的13个郊区县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了系统评价,认为各区县间发展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个别郊区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较为薄弱,需从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合作组织、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等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水平。张雪峰(2010)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经营规模、一体化(产业链)、市场化、科技与农村社会发展5个指标入手,利用SPSS10.0进行因子分析和计算综合评价指数,通过分析,确定第一主成分指标包括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规模化、市场化、科技进步与农村社会发展;第二主成分指标主要反映一体化,具体有龙头企业带动力、农产品加工深度、产业组织的数量等。杨克斯等(2011)借鉴企业绩效评价理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问题作为切入点,以利益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潜力绩效”、“财务绩效”及“社会绩效”的特定内涵及组成要素,完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对于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么分析方法过于单一,要么过于笼统,要么指标的层次不分明,要么指标缺乏代表性,要么指标体系难以把握农业产业化经营各方面的利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尤其是指标与指标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不明确,并且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不明确,设置方法模糊。因此,本文通过明晰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原则,明确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包括的“九化”内容,并以广东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证据,采用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与理论,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标准化处理,求出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算出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层次逻辑分明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对完整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各方面效应起到借鉴作用。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客观正确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建立一套能够全面、系统、完整、及时、准确地反映农业产业化经营状况及其发展整体状态的指标体系。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不断变化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因此,反映农业产业化经营状态的指标体系也应是多角度、多层次的。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

  要客观正确评价农业产业化经营绩效与水平,确立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除参考国际上常用的指标外,更应根据我国国情并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遵循以下原则:系统性、通用性、实用性、阶段性。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本文研究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克服已往研究过于简单或笼统,指标的层次不分明,缺乏代表性,难以把握农业产业化经营各方面的利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指标与指标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不明确等不足,明确提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概括为“九化”,即:专业化、社会化、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科技化、效益化、一体化、商品化。

  1.专业化指标。专业化指标反映农业产业化体系内部的分工分业,专业化有利于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经营成本和费用,使收入达到最大化。目前,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无论是搞生产还是搞加工或是搞营销,都离不开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

  2.规模化指标。规模化指标能正确反映农业生产化经营程度高低,也是防止农业产业化经营分布趋同,造成投资分散、效果不佳、工作任务不明,从而影响产业化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具体反映在支柱产业规模、商品基地规模、龙头企业规模等。

  3.市场化指标。市场化指标反映了农业作为一个产业要有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让市场供求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调节作用,具体反映在市场半径、创汇能力、农民进入市场比重、农产品批发市场吞吐能力等。

  4.社会化指标。社会化指标包括社会化协作指标和社会化服务指标两方面内容,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社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完成产品在产业中的物流过程。具体反映在农用物资外购率、产中接受社会化服务率、初级农产品加工率等。

  5.组织化指标。专业化生产与社会化协作都是通过组织协调来完成的,没有产业组织的协调,构成产业的各部门如生产、加工、销售等部门就会各行其是,使产业处于一种无序运行状态。在我国,一段时期农产品“买难、卖难”交替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产业组织不完善。因而组织化指标是衡量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和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6.科技化指标。科技化是指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中应以科技为导向,提高科技含量,通过科技投入来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目前我国农产品科技含量普遍偏低,农业产业化经营容纳的先进科技不足是制约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