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互联网+”视域下的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的意义和价值;指出当前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中存在跨境物流系统与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融合度不足,海关通关作业流程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契合度低及跨境市场运营与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接洽度失调等问题;最后,给出改良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组织架构,提高其跨境物流运作水平,优化其海关通关作业流程及革新跨境电商的跨境市场运营体系等对策。 关键词:“互联网+”跨境电商电商生态圈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互联网”技术的迅猛提升有力的促进了进出口领域的电子商务业务的快速发展。从当前跨境电商的企业类型角度来分析,当前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型跨境电商应当摒弃依靠单家企业来建构企业市场竞争力并达成企业市场竞争目标的传统格局,转而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建立适合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电商生态圈,从而形成进攻国际贸易市场的集团竞争优势。与传统国际贸易业务相比较,跨境电商业务中的企业国际化竞争力构成要素发生显著变化,跨境电商企业需要从企业的经营理念、运营方式及组织架构变革等方面来优化跨境物流运作水平、改良海关通关作业流程及个性跨境市场运营体系,切实提高跨境电商生态圈的市场整体竞争能力。 跨境电商生态圈构成要素的主要问题 (一)跨境物流系统与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融合度不足 其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影响跨境物流系统的运作效能。跨境物流运输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需要依托坚实可靠的跨境物流基础设施来支撑。具体而言,海铁联运是跨境物流系统实施的主要模式,而在当前的海铁联运实际操作业务中,海港与铁路在港口海关监管区环节的衔接存在问题,部分港口铁路未能直接通达港口作业区,这使得在跨境电商业务中的海铁联运业务的实施仍需依靠公路运输系统的车辆接驳方式来实现,这不仅增加了车辆运输成本,而且增加了一个单程空驶运输和若干装卸搬运环节,抬升了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整体运作成本。 其二,现代化集疏运输基础设施缺乏降低跨境电商的生态圈融合度。在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系统视角下,跨境电商的业务操作可以分解为商流和物流两部分,其中物流系统建设是支持跨境电商的实体产业运作的核心内容。但由于诸如交通枢纽、公共仓库、物流中心等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周期相对漫长,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周期与基础设施的需求周期之间存在显著的时滞效应,从而严重削弱既有的物流集疏运输系统对跨境电商的支持力度。而既有的跨境物流系统的各种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专业化装备的标准缺乏统一性,由此导致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物流标准缺乏衔接性,直接制约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对跨境电商业务的支持力度。 (二)海关通关作业流程与跨境电商生态系统契合度低 其一,海关的进出口货物监管业务与跨境电商的契合度较低。海关系统对进出口货物的通关监管业务是牵涉到海关、银行、工商、税务、商品检验检疫等诸多部门的综合性工程,需要海关通关各环节所涉及部门之间相互协同并共同运作。但在海关的进出口货物监管过程中,由于各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管目标不同,决定其监管工作重心迥异,再加之各部门之间的职能边界定位不明确,相互的职责和权力划分既存在责任空白区,又在各部门的利益交叉点处存在多重监管的问题。由此造成的海关对跨境电商业务的监管资源的不必要耗费和海关监管成本的高企。居高不下的海关监管成本势必向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进出口商方面转移,由此显著抬高了跨境电商的海关通关成本。 其二,海关系统的既有通关模式与跨境电商系统契合度不高。跨境电商业务核心是满足国外目标客户群的商品与服务需求,而国外目标客户群的不确定性的需求量给国内的跨境电商的业务运营造成障碍,令国内的跨境电商难以精准预测市场需求并提前制定相应的货物运输方案。这一问题的直接后果是国内跨境电商运输到目标客户群所在国的商品品种及数量与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品种和数量之间存在差异,由此导致国内跨境电商或需要另行支付通关费用来补货,或者需要支付多重关税来将冗余货物运回国内。保税区制度的实施有效化解了跨境电商供货品种数量与目标客户群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既有保税监管制度设计的复杂性及保税制度操作流程的繁琐性抬高了跨境电商的业务运作成本,增加了跨境电商的业务运作时间耗费水平。 (三)跨境市场运营与跨境电商的生态系统接洽度失调 其一,跨境电商缺乏精通跨境市场化运营业务的充裕人才。跨境电商的运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人才的有力支持方可有效实现。跨境电商为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业务,不仅亟需精通跨境电商、跨境物流和跨境市场营销的专业化运营人才,而且需要大批与专业化跨境电商市场化运营业务相匹配的专业法律人才和翻译人才,以便于跨境电商与国外业务伙伴间展开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再者,跨境电商需要既精通电商网络平台建设的技术类人才,亦需要大批网站营销方案总体规划人才、网络营销品牌化运作人才、精通外贸业务的网络电商人才。 其二,跨境电商缺乏适应目标客户群所在国消费文化的营销理念。从营销实践层面分析,各国的消费者的消费模式不可以简单的运用价格数量模型来解读,而应当结合目标客户群所在国家的消费文化特点和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行为习惯来理解并指导营销实践。针对跨境电商的业务主要面向国外的潜在目标客户群的现实,为增强国外目标客户群对跨境电商的产品与服务的认可度和接受度,跨境电商需要采取适合目标客户群所在国的社会文化和消费行为习惯的营销策略。再者,跨境电商应当精通目标客户群所在国的法律体系,在尊重目标客户群所在国法律效力的基础上,切实推进并积极引导目标客户群采用国际公认的国际商法体系来解决交易各方的冲突问题。 “互联网+”视域下跨境电商生态圈构建策略 (一)优化跨境电商生态系统的组织架构 其一,跨境电商应当明确依照核心外围原则来构建适应“互联网+”环境的生态圈系统。跨境电商的生态圈构建既要强调跨境电商的产业集群在网络空间上的相对集中性,亦须强调跨境电商生态圈中各成员企业的个性化特征建设。在空间布局上,跨境电商应当凸显电商运营平台的核心地位,强调跨境电商运用其电商平台来向上游辐射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企业,向下游辐射批发商和终端销售企业的经济辐射力。围绕电商运营平台,跨境电商可以有效的聚集涉及到跨境电商业务运作内容的各利益相关方的企业资源,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经济辐射力和一定水平的网络空间辐射力的骨干型跨境电商。 其二,跨境电商应当围绕优势资源来打造核心业务集群。从组织学角度分析,跨境电商应当根据成员企业的综合资源禀赋优势来确立跨境电商的主营业务内容,并据此来打造跨境电商的核心业务集群,从而形成以核心业务为主攻方向,以关联产业为主要支撑的网络型跨境电商业务集群。围绕跨境电商核心业务所构建的业务集群是以跨境电商企业为核心,以多个业务关联企业为支撑的企业集群型组织。该集群组织的单个成员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身份,但集群成员企业之间存在资源要素的相互依存,组织上通过缔结企业联盟的方式形成组织合力,协同完成基于“互联网+”的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目标。 (二)提升跨境电商的跨境物流运作水平 其一,通过商流与物流融合式发展模式来提高跨境物流对跨境电子商务的支持力度。跨境电商业务是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国际贸易业务的商流活动,该国际贸易业务的有效实施亟需通过跨境物流货物跨境商流协同来实现。同跨境电商相比较,跨境物流业务具有业务复杂性、货物流通的高风险性等特征,这决定了跨境物流是制约跨境电商业务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跨境电商应当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来整合目标客户群的商流系统,并同步收集目标客户群和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度和满意度水平,从而为跨境物流企业优化货物配送运输策略提供可靠的终端消费者市场需求信息支持。 其二,跨境物流应通过优化跨境物流业务流程的方式来提高跨境物流与跨境电商的融合度。针对跨境物流业务存在的跨境物流时间规划不确定风险高的问题及跨境物流成本高企的问题,跨境物流运作企业应当加强在海外仓储、多式联运、快速通关等核心业务上的资源投入,打造具有物流资源高效利用体系。 (三)改善跨境电商的海关通关作业流程 其一,海关监管机构及进出口业务相关部门应携手积极推进支持跨境电商业务的便利化通关措施。针对当前海关严格监管措施和跨境电商为客户提供及时响应进出口业务之间的矛盾,海关系统应当强化电子口岸建设,以便在不降低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强度的基础上,切实提高海关监管工作的执行效率。通过完善电子通关口岸建设,海关系统可以为跨境电商提供专门服务窗口,确保作为报关人的跨境电商可以通过电子口岸一次性向海关监管部门申报相关报关材料;海关监管部门可以对跨境电商的报关材料进行在线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及时高效的反馈给跨境电商。对于需要补充材料或变更材料内容的,由跨境电商再次提交;对于审核通过的,海关监管部门可在线为跨境电商办妥报关单等相关手续。考虑到传统报关业务中需要跨境电商在不同的进出口业务主管部门之间奔波来申报材料,通过实施电子通关措施,进出口货物监管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电子通关口岸平台来实现各部门的跨区域信息互换、监管结果互认和执法过程互助,形成有利于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便利化的通关协同工作机制。 其二,海关监管部门应当强化对跨境电商的诚信体系建设。海关监管部门应当针对不同信用等级的跨境电商企业来建立分级监管机制。针对部分规范经营和诚信经营水平高的跨境电商企业,海关监管部门可以命名其为“诚信通关企业”,并从通关流程上给予此类跨境电商企业以绿色通关服务,用抽检和部分小额报关单业务免检的方式来提高诚信企业的通关效率。对于部分失信跨境电商企业,海关监管部门可将其列入失信企业名录,并采取强化对此类企业的监管强度的方式来提高失信企业的通关成本,遏制失信通关行为的滋生蔓延。 (四)革新跨境电商的跨境市场运营体系 其一,跨境电商应当建立适应进出口业务的快速响应型商业模式。跨境电商的商业模式设计应当转变传统的以追求规模效益为主要目标的做法,转而建立适应跨境电商的进出口业务的轻资产运行模式。与传统的生产导向型商业运营模式不同,跨境电商需要瞄准消费者需求来向上游企业提交订单,用订单生产模式来确保上游企业的产量与下游客户需求量之间的一致性。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跨境电商业应将其经营重心转移到品牌推广和设计研发等关系到终端市场需求的领域上。 其二,跨境电商应当强化进出口货物与服务的品牌建设力度。跨境电商的产品与服务品牌建设力度不足直接降低其进出口商品与服务的盈利能力。针对此问题,跨境电商应当从强化技术和管理创新的角度来推动跨境电商企业转型和品牌升级。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跨境电商满足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商品和服务日益严格的要求,而且有助于提高跨境电商的商品与服务的品质,确立跨境电商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其产品与服务的增加值空间。在强化进出口产品与服务的品牌建设过程中,跨境电商应当着力树立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绿色生态型品牌形象,通过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来改造现有的生产系统,按照进口国市场对产品与服务的生态指标的严格要求来制定本企业产品与服务的等级,着力打造渗透着生态文化理念个性鲜明的生态环保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影响力并增加跨境电商的品牌溢价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军海.中国跨境电商业务平台选择及跨境物流现状和趋势分析[J].科学时代,2015(4) 2.管荣伟.服装出口企业跨境电商贸易面临的问题与转型策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5(5) 3.蔡晶.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及建议[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