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计算机论文 >

关于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

时间:2015-03-31 11:46 点击:
摘 要:研制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本文对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
  摘 要:研制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期间的重要任务。本文对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标准 
  信息产业是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计算技术是信息化的核心技术,经济学论文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6个基本专业和3个特设专业归入计算机类专业,使全国高校相关的专业点数达到2481个。因此,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于提高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定标准的基本原则 
  1. 面向专业类 
  本科生培养正逐渐实现在拓宽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突出专业人才特色的策略。“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研制的“专业规范”基本上都是面向专业的。现在要面向专业类,最关键的是解放思想,摆脱专业约束,站在专业类的高度去审视问题,包括师资专业背景、工程背景、专业知识领域、专业特殊实验及实验平台等方面的要求。其中,最重要、最困难的是搭建恰当的专业类平台,使得各个专业可在“类”的基础上建立专业的特殊要求,并实现类和专业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专业标准“集合”起来。 
  专业类平台的建设以教指委制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和《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同时参考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采用的通用标准加专业类补充标准的做法,包括《计算机类专业补充标准》。 
  2. 体现基本要求 
  如何体现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基本要求,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作为国家标准,需要体现专业类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关键词是“本科”和“基本”。通俗地说,高,不能“985、211化”;低:不能“职业化”。一是因为参与制定的主要人员多是工作在“985工程”、“211工程”大学和一些大型企业,有着很强的“985、211”情结,再加上“国家标准”的帽子,就容易倾向于“985、211化”。二是一批新建本科专业点仍处于从职业教育向本科教育转型的过程中,部分专业点虽然建起来了,办学条件、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水平很难说已经达到本科教育的基本要求。标准应该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促进新建本科专业点快速提高教学水平。 
  第二,不能将标准的内容限定得太死,要有利于专业特色的形成。我们的基本原则是,以“能力为要求,知识领域为建议,课程为示例”,不过多限制知识,特别是课程,给学科和专业留下充分的空间。首先给出能力培养的要求,再按照国际先进的描述体系,也就是知识领域(Knowledge Area)、知识单元(Knowledge Unit)、知识点(Topic)的架构描述计算学科核心知识体系,充分体现国际等效和我国的实际,引导人们考虑学科的本质和核心,改变人们习惯的、具有明显经验特征的、面向课程的教学计划设计与描述习惯。在这里,课程体系只作为示范性的例子。这样既规定了教学基本内容,又没把课程限制死,不仅可以使各个专业点按自己的特色设置课程,还能够较好地体现以知识为载体,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 
  第三,做到国际接轨。我国从2006年开始试点进行国际等效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已有计算机类、机械类、电子信息类等15个专业类参与。2013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因此,对计算机这样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基础的工科类专业来说,保持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等效,就保证了国际等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最早参与这项工作的专业,我们充分地利用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 
  3. 保障标准相容 
  首先,必须考虑与教指委先前研制的专业规范的相容。我们曾研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等规范和指导文件,共约180万字。它们都是标准研制的重要基础,而标准则是这些规范和指导方案的浓缩形式,是其延续,是促进其推广和实施的“力量”。依据这样的原则,保持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的相容和等效也就顺理成章了。 
  关于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的等效性问题,可能有人担心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比较高,一些学校可能达不到要求。实际上,过去教指委在制定这些规范和指导性文件时,就考虑到计算机类专业的基本要求,同时考虑国际接轨。可能由于历史短、条件限制等因素,目前部分高校专业点教学可能还达不到要求,但要相信这些高校能完善自己的工作,使之达标。根据调查,近年来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较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4. 引导专业改革 
  在标准制定过程中,我们力图从以下五个方面把握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给各个办学单位适当的引导。 
  (1)目标制导。目标制导(OBD,OBject Directed),又称为目标导向,强调培养目标对培养计划和教学活动的有效制导作用。所谓制导,就是要根据培养目标制定“毕业要求”,再根据毕业要求的实现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开展教学活动,落实“最终能体现在全体合格毕业生身上”这一培养目标的基本属性。因此,各专业点的培养目标及其制定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必须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表达毕业生主要就业领域、竞争优势、毕业后5年左右事业发展预期;三是面向全体毕业生而不是面向优秀毕业生;四是要具体、能够分解落实,要作为教学活动的具体追求;五是要定期评价,且在评价中有行业或企业专家参与;六是要向教师、学生、社会公开。 
  (2)持续改进。标准引导高校建立持续改进(CQI,Continue Quality Improve)的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一是建立健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对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大纲)编制、课堂教学、课程考核、实验教学、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等主要教学环节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有效的监控,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二是建立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有关各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定期对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等进行评价。三是建立健全持续改进机制,保证其有效运行,使质量监控与毕业生跟踪反馈结果及时有效利用,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保证人才培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