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本地网2.5G和10G两个平面使用相同的光缆路由; 措施:建议在具备双路由的段落,将2个平面承载到不同光缆路由(维护可操作)。 南环:10G平面永济移动现经永济网通跳到生产楼,可改造为永济移动经四期光缆直接连至生产楼,减少跳点,降低风险。2.5G和10G平面夏县-生产楼中继段都使用四期光缆,可将10G平面承载到七期光缆。 东环:2.5G和10G平面垣曲到生产楼都经闻喜跳纤,可将10G平面垣曲经夏县跳到生产楼,使双平面走不同路由,增加安全性。 北环:2.5G和10G平面临猗到生产楼都是走四期光缆经旧局跳至生产楼,可改造为临猗经七期光缆直达生产楼。临猗-万荣、万荣-河津和闻喜-生产楼都具备双路由,可将10G平面承载在不同的光缆路由上。 ⑵SDH2.5G平面整体结构不建议调整,可以结合PTN网络的建设,将现有业务优化调整,迁移到PTN网络,弱化2.5G平面的作用,直至退网。 ⑶本地网10G二平面部分新增汇聚设备下挂大量接入节点,且单跨到本县原汇聚节点,此节点失效将导致本县二平面所有业务中断; 措施:建议将2.5G设备承载到OTN系统,形成新的子网,增加安全性。 ⑷2.5G平面在网时间较长,有21端设备已到了退网年限,设备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差,且已停产,对网络影响很大。 措施:建议对敏感节点进行替换,需新增21端780B设备。同时,随着PTN网络建设,可考虑对2.5G平面的业务逐步割接到PTN网络,弱化2.5G平面的地位,直至退网。 3 接入层 3.1 光缆线路 目前运城移动接入层光缆不够丰富,导致网络中存在大量的长支链存在,对于接入层网络的整改,必要的前提和手段是增加光缆资源。具体接入层光缆图可见附图。 3.2 网络结构 现网问题及解决措施: ⑴接入节点涉及到老化设备有180端,运行不稳定,风险性大; 措施:方案1:替换为新的SDH设备,需新增SDH设备180端。 ⑵PTN系统接入层,成环率偏低;现网存在大量的接入环上联到单节点;现网还有相当多的超大环和超长链 措施:丰富光缆,提高成环率;对上联到单汇聚节点的接入环进行改造实现双归属;各县市部分建议将环上的节点控制在15个;盐湖区部分建议结合LTE的建设,将环上的节点控制在4~6个(包含环上的支链),满足未来LTE业务需求。 ⑶SDH系统接入层,成环率偏低,且SDH接入环普遍为单汇聚节点挂环,当汇聚节点出现故障或者节点失效后,会造成整个节点所挂大量站点业务中断; 措施:建议丰富光缆提高成环率,对于具备条件的区域建议逐步采用接入点双归到两个汇聚点的组网方式,避免因单汇聚点失效影响一片区域基站业务的安全隐患;在对成环率和超大环超长链的优化时,应首先考虑将其所承载的业务迁移到PTN网络,将原SDH退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