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子女教育支出。子女教育支出是农户家庭的一项很大开支。从有贷款的农户贷款来源看,不管农户教育家庭支出有多大,从各种渠道获取货款的比例大致相当,平均约4.7%的农户贷款来自银行,约3.1%的农户贷款来自信用社,约60%的农户贷款来自亲友,另外还有4%的农户通过其他途径取得有息贷款。可见,农户从正规金融渠道为子女教育筹集贷款的比例仅为35%。但从贷款额度看,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取得的贷款要大于非正规金融机构。 3.医疗支出。医疗支出是农户的另一项重要的非生产性支出。在发生过医疗支出的农户家庭中约有半数家庭有贷款,这比没有发生过医疗支出的农户的贷款比例高约20个百分点;医疗支出1000元以下的农户中贷款比例平均约为49%,比医疗支出1000元以上的高10个百分点。可见医疗支出也是农户贷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贷款数额看,发生过医疗支出的农户,虽然支出层次不同,但各层次农户的贷款额度大致相当。 4.农户生产性投资对贷款需求的影响。农户的生产性投资与有贷款的比例大致呈正相关性。投资规模在1000元以下的农户,有贷款比例为36%,也就是说对于小额投资大部分农户可用家庭积累的资金实现,但超过万元的大额投资农户依靠自有资金难以实现只能通过各种渠道贷款。对于没有投资支出的农户尚有43%的家庭有贷款,这也说明投资并非是农户最主要的资金需求原因。从贷款金额看,有万元以上投资的农户贷款额是其他农户的3倍左右,这说明中部省份农户的投资资金约束大约在10000元左右。 需求主体收入来源及贷款来源分析 农户的收入水平是决定农户贷款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农户的收入来源也能揭示农户贷款需求的一些特点。农户贷款来源分析则能揭示农户贷款需求的满足程度。 (一)农户收入来源构成 除传统的农业大省外,非农收入是中部省份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在黑龙江、吉林等粮食主产区,种养殖业和畜牧业仍是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黑龙江省的农户约70%的收入来自农业产业,而能源大省山西农户的农业收入仅占总收入的不到12%,这说明收入来源的地域差异域非常大。中部其他省份农户的收入主要来源于非农产业,其中湖南的比例最高达到88.5%。外出务工或经商是取得非农收入中最主要来源,经济比较落后的安徽省,农户超过44%的收入来自外出务工或经商。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家庭成员在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或接受其他亲友的大额接济等,也是购成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农户贷款来源分析 从图3可以看出,中部农户取得的贷款主要来源于民间而非正规金融机构。农户通过亲友或邻里取得的贷款占60%多,是农户贷款的主要来源途径;信用社贷款是农户贷款的第二个重要渠道,占28.5%;农户从银行取得的贷款很少,仅占约4.8%,其中江西、湖北两省的被调查农户中没有一家能从银行取得贷款。中部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仅能满足农户33%的贷款需求,由此可见,农村正规金融的贷款供给远远达不到农户的贷款需求,广大农户只能通过民间渠道取得资金。 参考文献: 1.陈吉元,邓英淘,姚钢,徐笑波.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思路[J].经济研究,1989(10) 2.马忠富.国际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01(5) 3.何广文.处理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J].经济研究参考,2002(7) 4.张元红,李静,张军.从合作基金会事件看中国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2002(8) 5.张杰.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刘玲玲.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M].清华出版社,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