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主体贷款需求的实证分析 金融需求的内容一般主要包括存贷款、投资、中间业务和保险需求等,县域经济中其需求主体的金融需求也不外乎以上几点。 (一)贷款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存款需求是最普通的金融需求,农户存款需求主要满足农户的交易性、谨慎性需求以及资金增值、储藏安全、存取便利的需求。就金融投资需求而言,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大部分农户用于农业和非农生产后的富裕资金不多;再加上农户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金融投资必要的理论和技术,因而现阶段在中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农户的金融投资需求尚处于萌芽期,没有形成有潜力的市场。金融中间业务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目前随着农民流动性的增强,农户对金融中间业务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存款汇兑方面,对其他中间业务的需求并不大。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非常大,农户保险需求尤其是对农业保险的需求非常大,但由于农业保险的高成本与农户的低承受能力不相匹配,农户的保险需求一直没有得到满足。目前制约县域金融发展和对农户影响最大的则是农户的贷款需求。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维持型农户居多,因而本节选取清华大学2010年出版的《清华经管学院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报告完结篇(2006-2010)》中第二篇,即“2006-2009年汇丰-清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三年情况比较”中最新的农村金融方面的研究成果来分析当前我国农户资金的需求。 (二)农户收入水平对贷款需求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收入档次的农户的货款需求差别并不大。从理论上讲,收入水平低的农户贷款的需求大。但从表中可知有贷款比例最高的农户是人均收入在3000元到6000元之间,达50.26%,而有贷款比例最低的却是人均收入最低的农户。这种现象与理论并不相悖,对于低收入农户家庭来讲,一方面其对资金的需求大,另一方面其资产状况又达不到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条件,他们的贷款大多来源于民间贷款,所以人均收入最低的农户能得到贷款的比例也就最小。另外,高收入农户的有贷款比例也很高,这说明高收入农户更有实力取得贷款,同时也说明富裕农户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多。 从有贷款农户的户均贷款额度可以看出,户均贷款额度与农户收入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收入水平高的农户贷款额度也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收入水平低的农户资金需求仅用于满足温饱的基本生计问题,而高收入水平农户的资金需求主要用于满足扩大生产的投资需求,自然后者所需的资金量要大于前者。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收入高还是低的农户都有贷款需求,而非只有穷人才需要贷款,富人不需要贷款。 (三)农户受教育程度对贷款需求的影响 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家长文化水平层次上,农户有贷款的比例和户均贷款额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由“有贷款比例”这个指标看,文化层次最低的农户有贷款的比例最高,这是因为家长文化层次低缺乏农业生产以外的生产经营技能,家庭收入低,维持生活和再生产需要的资金缺口大,从不同途径贷款的意愿高。而家长文化层次最高的农户有贷款的比例最低,只有25.81%,这也可能反映出一方面家长文化水平高的农户经营思路更远,开拓致富门路更多,因而家庭富足,家庭收入能满足日常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需要贷款;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家长文化水平越高,风险意识也越强,轻易不愿负债。 从“有贷款农户户均贷款”这个指标看,随着家长文化水平的提高,户均贷款的额度也越大,并且可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家长只有小学肄业文化水平的农户,户均贷款最少;第二层次是家长有小学、初中或高中文化水平,这个层次农户的户均贷款额度为第一层次农户的1.5倍左右;第三个层次是家长文化水平为大学的农户,户均贷款额度是第一层次农户的5倍左右,是第二层次农户的3倍左右,这体现出第三层次农户贷款比例虽少,但一旦贷款数额往往会很大。事实上在农村地区文化水平高的农户接受新思维、新技术的能力强,往往不甘于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愿意通过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从事收益较高的农业生产或投入较大资金从事非农生产。这些农户往往是农村地区的致富带头人。 (四)农户支出水平对贷款需求的影响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部省份农户支出构成中消费支出占绝大部分,平均占总支出的71.8%,其中山西省农户支出中消费支出占比最大约为84.7%,吉林省农户消费支出占比最小约为52.5%。农户支出中用于生产性投资占比最小,农业成本占消费支出的居中。上述现象说明,农户家庭收入虽然能满足日常消费和维持简单再生产的需要,但尚没有足够的财力用于扩大再生产,我国大部分农户扩大收入来源的资金需求非常大。 就农户贷款用途来看(见图2),仅有42%的贷款用于生产性用途,而剩余部分则用于生活和消费支出。在非生产性用途的支出中,用于住房建设的支出占第一位,其次是子女教育支出,排在第三位的是医疗费用,衣食支出仅占第四位。这说明农户所获取的贷款收益能力不强,贷款对大部分农户来说仅意味着要支付较高的本息,并非从贷款的生产性使用中获利,对半数以上的农户来说贷款并不能扩大收入。
1.住房支出。住房支出在农户贷款的非生产性用途中占第一位,是农户最主要的非生产性支出。从调查数据中可以发现,有住房支出的农户有贷款比例明显高于没有住房支出的农户的有贷款比例,这说明修建住房是农户贷款的一个主要原因。事实上住房对农户来讲意义重大,是农民子女婚嫁的首要条件,农民前半生的积蓄主要用于住房建设。有住房支出的农户的有贷款比例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住房支出超过15000元的农户的有贷款比例最高达到61.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