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我国县域金融需求主体借贷行为分析

时间:2014-04-25 15:31 点击: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县域金融供需主体在为农村经济提供服务的同时,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使得县域金融的经营行为可能具有内在的膨胀动力和趋势,三农的信贷需求和县域金融组织的扩张需求并未得到有效的契合。本文以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新农

  内容摘要:随着改革的深化,县域金融供需主体在为农村经济提供服务的同时,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使得县域金融的经营行为可能具有内在的膨胀动力和趋势,“三农”的信贷需求和县域金融组织的扩张需求并未得到有效的“契合”。本文以国际金融危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从行为金融学与数理经济学的理论视角,探究农户及农村中小企业的借贷行为,以期为系统研究我国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问题,确定县域金融信贷风险管理评估、防范、控制、化解的长效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县域金融金融需求借贷行为

  从县域金融发展的历史看,不论是制度的设计者还是基层操作、执行者,更多关心的是县域金融供给方面,对县域金融需求方面缺乏应有的关注。但是随着县域经济的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内生于县域的各种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也不断分化表露,体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并对现存的金融供给制度、模式及数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研究县域金融,需求是不可忽视的方面。

  需求主体分析

  现有文献对县域金融需求主体的界定多着眼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徐笑波等把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界定为粮食企业、农村供销社、乡镇企业、集体农业和农户;马忠富、何广文、张元红等认为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为农户和乡镇企业;张杰则将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界定为农户。上述学者对于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界定的差异,一方面体现出他们各自研究视角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受当时经济发展过程中反映出的实际问题和客观需求的影响。但随着国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视和农村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县域金融需求主体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需求主体的演化

  事实上,作为传统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县域经济的内核,县域金融需求主体本质上是“三农”问题内涵和外延的演化。县域经济体内的从业者包括以从事土地承包经营为主的农业劳动者、受雇于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劳动者、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劳动者、国有民营或集体单位的管理者、自由职业者。与这些变化相对应,县域金融需求主体也随之变化。这些主体的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包括农户的金融需求、农业产业化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农”金融需求。

  在上述各种金融需求中,县域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的金融需求,主要是由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力量和行政力量支撑,更多体现出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个体工商户阶层由于经营规模小、资金需求规模相对较小,且在整个县域经济中所占比重也较小,因而也不是影响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其发展势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当前阶段,对县域经济影响最大、金融需求最迫切的就是农户。本文主要以农户为研究对象,探讨县域金融需求问题。

  (二)需求主体的界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户替代生产队成为农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我国经济转型这一相当长的时期内,农户既是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需求的主体也是资金供给的主体。本文将农户定义为在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家庭。现阶段,农户已成为县域经济乃至整个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经营目标是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家庭效益的最大化。

  要研究农户的金融需求有必要首先探讨农户的行为特征。黄宗智通过对小农经济“半无产化”的刻画提出了著名的“拐杖逻辑”,农户的经营特征则由其所能占有和使用的生产要素决定。在决定经济增长诸要素: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信息、管理中,农户所拥有且比较充裕的就是劳动力;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土地也是农户的稀缺资源,况且农户没有土地的所有权,不能从土地的转让中获取资本;小农经济的低收益率决定农户的收入现金流和资金积累非常有限;至于技术、信息、管理等其他能体现现代化水平的生产要素,农户更为缺乏。

  按照农户的经济行为特征,可分为贫困型农户、维持型农户和市场型农户。贫困型农户缺乏基本的生产资料,家庭生产有时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维持型农户处于自然经济向小商品经济过渡过程中,农业生产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但投资性生产资金缺乏。市场型农户生产经营的资金比较充裕,一般采用高新农业技术从事规模化,以追求农业生产的盈利水平和最大限度实现产品价值增值为经营目的。

  (三)需求主体的特征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县域金融需求主体及需求都发生了一列新的变化,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四点:

  第一,县域金融需求主体发生很大变化。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二元经济成为改革深化和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村经济总体落后的“短板效应”也就成为制约我经济增长模式的瓶颈。因而县域金融需求的主体虽然多元化,但农户在县域金融需求主体中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

  第二,农户金融需求表现出多层次的特征。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东、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无论在宏观经济总体还是微观经济主体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性,农户金融需求方面也体现出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金融需求到实现扩大再生产和经济转型目的的生产性需求。

  第三,县域经济需求主体的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以农户和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金融需求主体,存在小规模、分散化、自有资本不足和经营信息不完全等问题,这与正规金融供给主体的金融供给条件有较大差距,从而使得正规金融的供给远不能满足县域金融需求主体的需求。

  第四,县域金融需求中非生产性资金需求仍占很大比重。广大中西部地区作为县域金融需求主体的农户,农业生产的资本积累作用有限,住房、教育、医疗等非生产性消费支出仍是农户支出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县域金融需求中的非生产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