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各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都高于不发达国家。世界银行对全球13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说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城市化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农业大省,而农业的经济附加值是很低的,为提升河南的竞争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的重要任务。
从世界经验来看,当城镇化处于30%-60%时,城镇化速度会明显加快。2010年,河南的城镇化率为38.8%,低于全国11.15个百分点,河南省社科院发布《河南城市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显示:河南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阶段,2011年城镇化率将达到40.6%,2012年城镇化率将进一步加速提升,保持1.8%的年增长速度。《河南省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十二五”末,我省城镇人口将突破5000万人,与农村人口基本持平。业内专家王建国表示,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必将带来很多问题,如社会公共服务与设施的短缺、就业等,快速城镇化背后,如此多的新增城镇人口如何有效安置利用,促进经济发展,是一个亟待而且必须解决好的现实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也关系到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城镇化中被迫市民化的农民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征占农村土地是不可避免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南各市在城镇化的过程当中,2002-2012年各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增速的均值是1.6。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城市变大、变新、变洋,更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城镇人口,因为这是我国目前计量城镇化率的基本数据指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几乎所有地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郊区,都存在征地造成农民失地、失业的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土地本是农民安身立命、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和生存基础。如今,土地一旦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便意味着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由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原来从事的农业技能不能应用于非农工作,他们整体就业能力较弱,很多处于失业状态。部分无业人员引发不少家庭、社会矛盾。另外,统计调查表明,失地农民的生活成本上升。与失地前相比,绝大多数地区反映,耕地被征用后,失地农民的人均生活费用普遍增长了三成左右。如何安置这一庞大的新增城镇人口——失地农民就业,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城市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
城镇化中新增失地人员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且缺乏职业技能
这些年中国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但由于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影响,各省份教育水平不平衡。河南是农业大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受教育程度整体上比较低,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低。据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对2012年上半年全省300户农民家庭劳动力就业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综合素质明显偏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数占39.1%。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失地之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要变换另一种工作和生活方式,由于他们是被迫式的城市化与市民化,因此自身没有心理与物质上的充分准备,这种大范围的全民式城市化,使许多农民根本不愿离开土地去面对高度紧张的城乡就业市场。加之目前我国尚缺乏对农民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这部分人缺乏一定的非农技术。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农民缺乏早期的基础教育;由于后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原因,农民普遍缺乏现代职业技能;由于征地中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早期忽视了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由于政策执行中的偏差,很多农民没有享受到职业技能培训。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限制,使其在就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择业观念落后
许多农民因征地失业后,由于取得了一次性货币补偿或几套房子,这些人突然变得很富有,导致部分人只注重眼前利益或使用不当,不利于解决就业。农民的工作是耕种土地,缺乏参与市场竞争找工作的理念,部分人一时间心理上难以接受。另外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农民还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观念障碍。失地农民主要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不注重技能的提高,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由单纯的体力型向专业型、技能型转变,失地农民就业难度将加大。
(三)平台缺乏且信息不畅
失地农民在就业途径上,主要是通过亲友介绍。单位直接招聘、中介机构、报刊广告、人才市场等发布信息,也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传给农民,而这一传递信息的平台尚缺乏。如果在社区有人专管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有信息时通过一定的方式及时传递,那么农民的就业信息就会广很多,同时,也可防止农民工受骗。近几年通过互联网进行人才招聘已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和求职人员的欢迎,可是很多农民舍不得买电脑,一来不会用,因为很多人不识字,识字的人懂电脑操作技术的寥寥无几;二来对他们用处不大,并非工作必需品;三来,部分地段没有互联网服务,即使有,网络费用也较高。没有网络,农民的求职就失去了一个极好的平台。对于农民来说,每家每户都购买电脑去搜寻工作信息,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现在有很多互联网免费信息发送方式,有专人关注最新用工信息,方便、快捷、高效。失地农民就业当中信息闭塞,用工需求信息流动不畅,也阻碍了很多人就业。
(四)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能力下降
一直以来,作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渠道的乡镇企业,近年来随着改革与经济发展大环境的变化,吸纳劳动力能力明显下降,究其原因:一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996年国务院要求关闭淘汰乡镇企业中容易造成污染的企业和相应产品,各市的许多企业据此被强制关闭停产;二是技术进步和集约经营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较好的企业,由于技术进步和集约经营等原因,缩减了没有专业技术的劳动力使用规模;三是企业经营不佳。不少企业濒临倒闭的边缘,发展速度和效益连续下滑,需要工人很少,吸纳就业能力明显下降。
(五)工业园区中的企业用工要求高
工业园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园区企业发展已成为河南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扩大就业规模、增加就业容量、统筹城乡就业的重要平台。随着我国经济各产业技术的改造升级,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善,产业升级加快,技能需求增多。园区用工要求不断提高,技术工人需求量进一步增大。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失衡,主要原因:一是上述失地农民中缺少受过培训、具备技能和经验的人员;二是部分企业用工条件过于苛刻,求职者难以满足企业过高的要求;三是征地单位被迫吸纳失地农民,造成就业后失业;四是部分企业用工季节性强,在生产淡季大量减员,造成失地农民失业。
小微企业对就业的吸纳作用
世界范围内的研究表明,小微企业是解决贫困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所谓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孙立坚认为“小微企业对经济最大的贡献是解决就业。当初我国很多沿海城市就业的问题,不是靠政府投资解决的,都是靠小微企业”。宋颂兴也认为,“小微企业不但能容纳大量就业,而且它能解决很多大中型企业无法解决的人群的就业问题,比如素质较低的、年龄偏大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等等。小微企业能容纳大量低端劳动力,而大型企业对就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方面,小微企业起到很大的补充作用”。对于相同的产值,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远高于大企业。我国有13.7亿人,劳动力人数近8亿,是美国总人口数的2.6倍,超出欧洲总人口数一倍多。理论上,就业人数与经济规模成正比。以我国当前的GDP,能吸容5亿多人就业已属奇迹,我国实际就业人数达7.8亿。美国和欧元区GDP超过中国一倍多,但吸容的就业人数各自也就一亿多。就业率差距如此之大原因何在?关键因素是小微企业吸纳了大量就业。目前我国分布在城乡的小微企业,进入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解决了大批从事相对简单劳动的人员就业。
小微企业促进了经济增长,解决了城市化中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小微企业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原因在于小微企业单位投资的劳动力和单位产值使用劳动力都明显高于大中型企业。截至2011年年底,河南省共有中小企业39万家,其中小微企业占92.3%。小微企业的特点就是数量众多,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不高,因此在解决低端劳动力就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创办小微企业所使用的资源少,很多时候只是流动的小摊点、小店铺,这对于失地农民来说比较具有优势,一是失地农民都有房屋,方便存放一些食品,也方便自己制作一些商品,房屋租金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而房租往往是高校毕业生、进城务工人员等其他新增城镇人员最沉重的负担;二是房屋离市区近或就在新城中,来回方便,家里人可以干其他工作,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也可以帮忙。小微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强,能较快转行或退出,退出成本较小,对社会的影响也小。况且,很多小微企业从事的是与民生直接相关的餐饮或其他服务业,既方便人民生活,又可以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尽管小微企业规模小,但各省市小微企业数量都占企业总数的绝对多数,从而在总量上为社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因此,鼓励创办小微企业,不仅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对策,它对河南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印度,至少90%的工人以微型企业的工作为生,微型企业创造了60%的国内生产净值和70%的国内收入;在菲律宾,一半以上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受雇于小微企业;墨西哥的微型企业创造了32%的国内生产总值和64%的就业机会;泰国的制造业和贸易/服务部门,小微企业占所有公司的97%以上,微型公司提供的就业机会占服务/贸易部门总就业人数的71%;在拉丁美洲,5人以下微型企业的雇工占非农业劳动力的一半,在非洲占2/3(王良洪,2006)。
结论
在河南的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市民化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当属这一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因城市建设征占土地,部分农民被迫进行城市化与市民化,没有选择余地,因此自身没有心理与物质上的充分准备,加上自身的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职业技能,失去农业工作后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目前,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白领阶层要想在城市生活已十分不易,那么,众多的没有接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如何转为“城里人”,承担城市生活的消费水平呢?
从世界经验来看,小微企业是解决低端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业内专家樊纲说,在我国70%的劳动力未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小微企业仍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力量和来源,这是不可辩驳的事实。河南是农业大省,小微企业对城镇化进程富裕劳动力的吸纳作用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赵蓓蓓.如何解决失地农民问题?—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N].人民日报,2005-12-9
2.王良洪.国外的微型企业及其作用[J].经济管理,2006(1)
3.白景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系列评论之一[EB/OL].新华网,2012-1-13
4.温铁军,温厉.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J].中国软科学,200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