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商洛拥有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经济效益并不明显。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在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基础上,对商洛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影响旅游业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商洛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商洛市;旅游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5-0214-03 旅游业被誉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朝阳产业,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具有资源增值性、就业容量大、关联度强等特点,发展旅游产业,对调整地区经济结构,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学者相继展开了对旅游业竞争力的重视和研究。商洛作为中国国家中央公园秦岭的腹地,商洛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政策措施的执行以及外资的不断流入,使得商洛旅游业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在日益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商洛旅游业为对象,对商洛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影响旅游业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商洛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商洛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商洛旅游业发展概况。商洛位于陕西省东南部,鄂豫陕三省结合部。现辖商州区、洛南、丹凤、商南、山阳、镇安和柞水6县1区,196个乡镇,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8万。2013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10.88亿元,财政总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 12.6%和17.7%。商洛地跨长江、黄河两个流域,位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半湿润山地气候。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赋予商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旅游资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6%,境内遍生野生纤维、淀粉、油料等农林特产260多种素有“秦岭药库”、“中国核桃之都”美誉。 起步比较晚是商洛旅游业发展最大的遗憾,商洛的旅游业是从1984年开发柞水溶洞起步的,但是近年来商洛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对商洛的经济也起到了显著作用,商洛旅游业的发展也逐渐得到政府的支持和重视,把旅游作为经济突破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而且旅游资源的相对优势也已经逐步转变为现实的经济优势,使得旅游业得到迅猛的发展。截至2013年,全市共有对外开放旅游景区41家,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4家,国家级地质公园两家,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3家,国家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7家;有星级酒店22家,其中三星级酒店16家;有旅行社及旅行社分社20家;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14个,省级特色旅游名镇6个,特色旅游古镇3个,农家乐经营户1 186户。2008年至今,全市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2013年,商洛市共接待旅游者2 76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5亿元,是2008年的6倍和13倍。旅游人数及综合收入两项指标在2011年、2012年的横向评比中连续越居陕南三市之首。由商洛市举办的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被评为全国最具潜力旅游节庆品牌,“秦岭最美是商洛”被评为最响亮旅游口号,在全国网民票选中,商洛同西安、延安一起被评为陕西省旅游风向标城市。从2008—2013年这六年商洛旅游业收入和GDP情况(见表1)看,商洛旅游收入以及所占当年GDP的比重都呈现出了逐年增长的趋势,可见,商洛的旅游业经济发展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而现在商洛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培植,这将为商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投资和环境。 2.商洛旅游资源及旅游业发展潜力。商洛是秦岭的龙首之地,是秦岭中央国家公园的核心区域,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全市六县一区均位于秦岭腹地,秦岭山区所具有的山地景观、水文景观、生物景观等在商洛均有体现,形成了以金丝峡、木王、牛背梁、天竺山等一批包含原始森林、峡谷段落、岩石洞穴、奇特象形山石、潭池瀑布等多种类型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景区;以金丝峡为代表的峡谷类景观;以柞水溶洞、月亮洞、海螺殿为代表的喀斯特岩溶、冰川景观;以木王、牛背梁、天竺山为代表的高山植被景观;以丹江、金钱河流域为代表的水文景观等。商洛人文旅游资源众多,历史遗迹、红色旅游等均有分布,其中遗址遗迹和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科学考察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船帮会馆、凤凰古镇、漫川古镇在全省均有较大影响。商洛的自然旅游资源普遍具有资源组合丰富、空间容量大且保护状况良好的特征,观赏性、体验性极佳,对游客的吸引层次多,开发潜力巨大。 商洛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以及机遇的支撑。十一五以来,商洛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的秦岭生态环境,县县陆续通高速的交通区位优势,抢抓省委、省政府关注大秦岭、宣传大秦岭、开发大秦岭的历史机遇,借助商洛融入关天经济圈、陕南突破发展等宏观部署,审时度势,果敢决策,适时提出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将商洛打造成为秦岭最佳生态旅游基地的战略部署,从政府主导、产业规划布局、精品景区建设、品牌战略营销等方面强力推动实施,“秦岭最美是商洛”旅游形象和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规模化、跨越式发展,商洛已经成为西安1小时经济圈和陕鄂豫地区的旅游热点城市,商洛市也成为陕西省首个省级旅游服务标准化城市,跻身“全国百强旅游城市”和“最具魅力旅游城市”。 二、商洛旅游业竞争力分析
1.生产要素匮乏。旅游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包括旅游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资本资源、天然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投入,其中的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是较为重要的,也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从人力资源来看,据调查,商洛参加旅游业的工作人员数量少,旅游专业人才欠缺,随着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多,严重限制了服务的质量。而且这些旅游从业人员并不是都受到了专业的培训,可见商洛旅游服务人力资源存在的很大的问题。从旅游基础设施来看,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市域范围内地势起伏较大,而且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导致交通等基础设施发展严重不足,虽然近些年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此外,商洛市大多数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因为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而且受体制、资金、人才等问题的制约,主要注重景区的开发建设,景区的管理、营销、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利于景区的长久发展。从旅游资源来看,商洛丰富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景观,成为历代名人荟萃之地。仅唐一代,就有50多位著名诗人徜徉商洛,留下大批诗文。商洛文物古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全区有古遗址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点1 200多处,其中省以上文保单位20多处。洛南旧石器地点群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东龙山夏商周遗址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洛河元扈山“仓颉授书处”摩岩石刻表明这里是文字的发祥之地。蓝关遗址、武关遗址、商鞅封邑遗址和“闯王寨”、“生龙寨”遗址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汉代的四皓墓、隋代的文庙、唐代的丰阳塔、宋代的商州城垣、金代的二郎庙、明代的商州城隍庙和龙山双塔、清代的会馆群成为人们参观与凭吊之地。但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商洛主要是依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原生态旅游项目、优质的服务不断吸引着广大游客的到来。然而在文化资源这一块显得相当的匮乏,对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导致了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肤浅,景点与文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度不高,旅游文化产品质量不高,拉动市场消费有限,旅游文化品牌效应还没有真正形成,商洛大多数的文化资源项目处于原始的自生自灭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