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刍议高等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拓展(2)

时间:2014-06-17 15:15 点击:
(一)新干涉主义对我国安全形成重大威胁 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有着与美国全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有着悠久的、与美国反差强烈的灿烂文明;同时

  (一)新干涉主义对我国安全形成重大威胁

  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有着与美国全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中国是一个东方大国,有着悠久的、与美国反差强烈的灿烂文明;同时,中国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大国,一个被美国视为“潜在对手”的大国。这三个方面的“独特性”,决定了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大棋盘上的特殊位置,也预示着新干涉主义必然会给中国带来重大威胁。

  新干涉主义对中国的威胁首先表现为在国际社会推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强凌弱,推行其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加强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攻势。并在人权、民主等领域“妖魔化”中国的国际形象,减少我国在国际上的回旋余地,挤压中国的国际政治空间。其次,新干涉主义的现实危险性还在于,它可能会引发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甚至还可能激化中国国内的一些潜在矛盾,比如民族分裂势力,从而破环中国的安全环境。而美国反华势力更是把中国的民族分裂势力,看作是牵制和遏制中国的一张重要的牌。因此,对美国等利用民族问题来分裂和弱化中国的企图应保持高度警惕。今后美国等西方国家会继续在“人权”、“西藏”等问题上大做文章,这是其“西化”、“分化”和“弱化”中国的重要手段,在较长时期内不会改变。

  (二)新时期国家安全问题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时代的国家安全己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或情报领域,而是扩展到政治、经济、科技、环境、信息、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国家安全观念塑性相应地扩展到包括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间相互渗透和影响的不断增强,使构成对国家安全与稳定威胁的潜在性因素逐渐增多,且由于这些威胁的多样化、分散性以及思想文化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等特性,我们的学生对这些威胁常难以察觉或有所疏忽。高等院校政治工作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内容的拓展,开阔学员的视野,通过深入的剖析,从思想认识上来强化学生的警惕性,引导学生清醒地认清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政治手段的本来面目,从而树立坚决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三、赋予教育人文精神内涵

  政治工作教育者应该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情况,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涵着对祖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民族凝聚的精神内核,是国家昌盛的不朽动力。这种文化内涵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二是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传统的认可;三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地研究、宣传和弘扬,并内化为个人文化修养的一部分,进而升华为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和行动。因此,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对爱国主义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定位和思考,赋予其更多的人文精神内涵,使之更为科学、合理和人性化。

  (一)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外在精神风貌和内在精神气质的综合显现,是人在与自然、社会和与自身的关系中所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心性品格,精神取向,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价值观教育,是对人的信念、伦理等的终极精神教育。

  我们提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增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是由于这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内在关联。人文素质的教育涉及人内在的深层的精神,包括人内心的社会心理、价值体系、思维方式、人伦价值、审美情趣等。一个人只有拥有良好的精神品格,才能成功地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情况,避免道德堕落,保持情感的健康。如果社会忽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就会导致整个民族精神文化水平的下降,甚至导致整个社会庸俗化。

  赋予爱国主义教育以人文精神内涵,遵循人文素质教育的规律,必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育健全人格,培养健康人性。二是丰富人文知识,加强文化熏陶。前者是根本,后者往往能促进前者的实现。我们有必要通过各种有活力的文化课程的设置和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的组织,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丰富其人文知识,培养诸如个性品格、审美情趣、文化视野等内在的精神修养。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