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缺乏稳定有力的基础保障 不管是国家建设还是教育改革,都需要稳定的物质保障。大学生参加实践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实践活动投入不足,实验器材、实验设备短缺、实验仪器陈旧、缺乏维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其次,高校缺乏实践活动场所和实践基地。由于高校面积有限,高校建设初期并未考虑实践场地建设,所以为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学校必须四处寻找实践场地和相关单位,这极大制约了大学生实践创新的培养。 四加强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提高大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 首先,面对严峻的就业环境,大学生应意识到人才竞争的激烈性,当今的用人单位十分关注员工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应该把这种压力转化成动力,在强化自我培养的主体意识的同时,提高培养实践能力的主动性。其次,要制定科学的目标和长远计划。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条件设计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将目标具体化,规范化,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合理、科学。最后,要积极反思和评价自己的行为,不断优化自己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形成适合于自己的有效培养策略,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调整教师在学生实践创新中的职能 和传统教育相比,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一手包办,对实践活动安排得丝丝入扣、严谨周密,把学生管理得中规中矩,也不是对学生实践活动放手不管,不闻不问,甚至放任自由。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实践活动的目标方向进行较强的掌控和引导,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解决。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应更多的参考学生意见,留给学生充裕的自由发挥的空间,锻炼他们的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和质疑能力。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合理安排创新实践内容,如安排课程设计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完成自己的作品,并根据实用性和创新性给学生评分。并可在此基础上举办相关的知识、作品竞赛,建立健全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创新。 3学校应强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加强与企业合作力度 学校应根据学生人数,师资力量和课程需要合理开展实践教学,同时应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制定满足教学需要并适度超前的实验室建设规划,经过专家论证后建设实施,以保证能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实验。为了能尽快满足学生的实践需要,学校应要求在购买设备的同时,组织教师编制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指导丛书。在实验室运行一段时间后,学校应组织专家对实验室建设成果进行验收,并从中总结经验优化实验室建设。 高校还必须积极主动地和用人单位加强交流协作,建立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高校可以依仗其教育和科技人才优势,服务用人单位,在技术和管理上给出建设性意见,从而调动用人单位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让用人单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而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政府应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 我国政府虽然重视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配套政策太少,导致了资金支持短缺和资金使用约束过多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培养效果。我国政府应该加大对高校培养经费的投入,放宽经费的使用限制。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用人单位参与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政府可以规定用人单位、高校在实践能力培养中的职责和权利,同时充分考虑用人单位的经济利益,在财政和税收上给予相应的扶持,从而调动论文答辩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东.构建我国学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模式[J].教育科学,2005(1):9-13. [2]张炼.以政策和市场为导向,推动产学合作教育深入开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0(21):22-23. [3]董盈盈.关于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及其培养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168. [4]何万国,漆新贵.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及其培养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62-66. [5]刘磊,傅维利.实践能力:含义、结构及培养对策[J].教育科学,2005(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