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设计定向运动的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定向运动的特点,结合学校的实际状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内容设计丰富,给予教师和学生灵活多样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空间。为了充分挖掘利用了学校现有校园环境资源,拓展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空间,丰富定向运动课程内容,对定向运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理论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①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放映一些定向越野比赛录像、图片和地图,建立直观教学。②识图:认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颜色代表的意义,符号的涵义,等高线和等高距的辨别。③指北针运用:学习“如何用指北针给地图定向”、 “如何用指北针确定行进的方向”。④路线选择:路线选择能力是定向运动的精髓所在。在了解地图和指北针后,要求学生必须在两个点标之间选择一条最佳行进的路线,如何选择一条最安全,体力消耗最少,又适合自己的路线是一种艺术。我们主要介绍偏向瞄准法,扩大视野法,拇指法,后方交汇法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⑤实地识图: a、跟着教师走,认知地物符号。b、沿指定路线走,保持地图定向。c、峰顶俯视,认识等高线。d、用指北针定向找到点标。 标定地图与确定站立点技术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不同地形情况下地图标定的方法与手段,如利用指南针标定、利用线状地物标定、利用明显点状地物位置标定等,而实践中脱离指南针的帮助进行练习是有效提高标定地图能力的手段。确定站立点技术是评价学生定向技能的重要指标,而确定站立点技术的提高是通过理论讲授方法与不断实践相结合逐步实现的。无论是直接确定法、后方交会法、截线法还是磁方位交会法都应以最典型的地形最直接的画面进行讲解,利用校园中一切可利用的地形进行不同方法的练习,实践中应重点强调标定地图与确定站立点要贯穿于整个实践的始终,地形应从简到难,跑速应从慢到快。路线选择的学习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技能或定向战略,路线选择的学习是个长期的积累过程。而对学生路线选择的评价,在学习的不同阶段标准也不相同,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应提倡安全性而忽略快速性,所谓的安全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做路线对自身的安全;二是所做路线始终明确站立点位置。这一阶段要灌输有路不越野,尽量选择线状地物行进。中级阶段则强调适当的穿越,穿越空旷地和一定的植被区域。高级阶段要求学生对所做路线要综合考虑是否最省时间和体力。因此,路线选择的教学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个体所做要求也不相同。路线选择的评价本身没有唯一性,只有科学性,能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优势,并且省力最终省时的路线选择就是科学的选择结果。互动性的教学,提倡学生之间对路线选择结果的对比交流,可大大促进教学效果。 2.5.3设计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策略,现代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学习者创设逼真的学习和实践情境,使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练习和实践。具体实践如下:实践技术课的组织与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指北针、地图、包括机械打卡器、学生卡片、秒表、笔和纸张制作两条路线,考虑节省出发时间和性别差异。根据指导原则合理设计。组织方式:男、女生各一人同时出发,分批出发间隔时间不少于1分钟,学生在出发点处领取各自地图。将定向运动课堂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使定向运动课程具有灵活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其内容包括定向基础知识模块、校园定向模块、百米定向模块、星形定向模块、公园定向模块、野外拓展定向模块等,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条件,学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模块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对定向运动的兴趣,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 2.5.4创新教学手段 把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方法、手段引入定向运动运动教学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发展学生团结合作、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多样化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定向运动技能。掌握教学内容中对地物地貌的识别可采用专线定向和走廊定向;提高快速标定地图的能力可采用“迷你”定向和五星定向;提高精确定位能力采用放点练习;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可采用百米定向。体能训练抛弃传统枯燥的持续跑、变速跑、越野跑等,采用运动场看台“之”字形打点、让距追逐跑、星形折返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开发和利用定向运动教学资源。一方面积极开发自制简易器材,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另一方面选择较宽裕的时间段(双休日)到邻近的高校、公园或近郊山地等组织教学。 2.5.5建立学习评价 定向运动课程的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定向运动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以全面性、民主性和发展性为原则,突出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功能。建立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包括学生对定向运动的认知、技术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评价方式上,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强调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程度;采用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如对学生定向运动实践综合技能的评价采用不同场地和不同线路的若干次考核,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定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潜力,鼓励学生进步和发展,从多角度、多方法、多形式进行综合评价,体现现代教育评价理念。根据定向运动课程的特点,灵活采用不同的核心期刊考核方式和方法。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充分挖掘利用了学校现有校园环境资源,拓展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空间,丰富定向运动课程内容,对定向运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