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社会对农村生活幸福条件的变更 人因为其群体生活而成就了自己,群体不是小容量的简单社会,而是人口数量达到保证一定社会生活有效进行的引起了质变的共同体。社会一方面是幸福生活的图样,另一方面又威胁着幸福生活。人类历史不可避免地要走进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里一部分人总要成为另一部分人的工具,失去获得完整幸福生活的条件,也没有实现对自身完整内涵的占有,而另一部分人从表面上看获得了从艰辛劳动中解脱出来的“自由”,获得了快乐,实质上也失去了获取完整幸福生活的条件,同样也没有实现对自身完整内涵的占有。阶级社会虽不可避免,但绝不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合理社会,人类走出阶级社会也是必然的事情。在现今阶段,社会科技的进步及其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根本性力量。幸福生活所依赖的活动在方式和内容上正发生着变化。农村社会如果不能主动参与现代生产分工就会处在现代社会的边沿。 首先,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社会生产力提升,使农村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农村现有生产方式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科学技术的进步本是要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以保障幸福生活的基础,但现代农业的生产技术并不产生于传统农村社会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它是外在于传统农村社会的,但是它客观上变革传统农村社会生产方式的要求并不弱。而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际的运行中还烙有大量传统小农经济的特征。小农经济具有严重的封闭性,剩余的用来交换的农产品非常少。这样封闭的经济方式是难以推行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的,农户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似乎可以让他们过上“知足常乐”的美满日子,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正不可避免地侵入传统农村社会,封闭的体系早已漏洞百出,农民的生活方式正逐渐而又明显地变化着,承载着幸福的“做事”的“做”的方式正变化着,传统的与现代的冲突着,这冲突中有着无奈的扭曲,原本应该发挥夯实幸福条件基础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在破坏传统的方式时带来的是对幸福基础的冲击,仅是由这现代的方式来自外部,于是不破旧就无以立新,破旧立新如同化茧成蝶般的痛苦。 其次,市场经济中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加重农民的负担。健康的市场在总体上是平等交换的,交换大致围绕着商品价值上下浮动。但是在我们的市场里,农产品的价格与工业产品的价格或者一些服务行业的价格存在着价格剪刀差,农产品的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最近几年农产品涨价,但农民生产必需的工业产品价格上涨更快。近年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并没有增加农民的收入,价格上涨带来的利益基本落入中间商的囊中。 再次,国家管理方式的不利倾斜加深了后果的不良性。长期以来,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以城市为中心的,农村社会的发展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重视。农村、城市的二元管理结构在保证城市发展时却束缚了农村社会的变革。城市与农村之间没有实现良性的互动局面,农村为城市发展做出的牺牲没有得到城市的补偿,农村的滞后也必将制约城市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农村社会已经到了不深刻变革就无以使整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地步了。 最后,人口与资源的突出矛盾制约着农村社会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在一段可以预计的时间里,农业本身的性质要求占有相应数量的资源,过多的从业人口无法使农业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现代的运行方式。农业无法主动参与现代生产分工,从业人口在现代社会中的幸福生活条件是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 上述原因侵蚀着农村社会旧有的幸福生活基础,新基础的建立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不完善的社会体系无法弥补基础变更中的缺口,农村社会的幸福生活基础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农村社会生活的幸福效果很不理想。农村社会在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已经面临诸多问题,农村人口迫切需要构建起保障幸福的现代的基础。 四、社会变更中农村教育的价值和地位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密切的,真正善的教育总是关心受教育者的根本幸福。一些伪善的教育者也声称关心受教育者的幸福,但是他们缺乏生活智慧,自己根本不清楚生活意味着什么,把自己理解的明显不符合价值真理的理想注入教育活动中,因而教育干预的效果就没有真正增强人们追求幸福的能力。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农村教育的价值是确定在现今的历史社会条件下农村教育增进现有农村人口追求幸福生活能力的唯一价值。任何时候任何文化地域的教育的价值都仅在于增进一定人口追求幸福生活的能力。任何不能增进人们追求幸福生活能力的教育都不是好教育,甚至就可以不把它当成教育。教育价值的唯一性并不代表教育作用的唯一性,价值是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作用只表明教育的干预活动。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农村社会的幸福来源于农村人口按照符合历史进步的方式从事现代社会的生产分工,并且需要建立一个真正公正的现代社会,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生活幸福的条件。 (一)社会变更中农村教育的真价值
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主客关系,所以价值中不存在什么真假问题,我们这里之所以把价值说成“真价值”,完全是出于无奈。现实的教育总是为了获取某种现实利益,现实利益就成了教育的追求目的。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招揽能为其所用的统治人才,以科举等方式吸引人才,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是符合历史进步的,这样的教育也发挥着吸引人才的功能,读书人也能够通过科举等方式改变命运,为自己的幸福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这种“学而优则仕”的教育干预目标相对于先前来说已是进步的了,所以这样的干预就是善的干预、善的教育。当然,统治阶级的教育就只着眼于培养能为其所用的人才,所以这种善是有限的,不可能是实现人真正自由、全面发展的善。为什么说今天“学而优则仕”式的教育已不再是善的干预了呢?因为现今的社会是现代社会,公平与平等是保证社会有效健康运行和每一个人幸福生活的条件,而“学而优则仕”中的“仕”已不再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意了,而是权力和利益的代表,这明显与现代社会的要求不符,所以这样的干预其实是在教人以损害他人的切身利益的方式来保证自己在现代社会里获取更为完整的幸福的可能。这如何能成为正真的善呢?这种干预如何能成为教育呢?这种“价值”目的如何能成为真教育的追求呢?在现代社会的大潮下,农村教育的真价值就只能是养成受教育者按照现代社会要求行事的能力和意志,那些出于种种原因不能以此为实际价值追求的所谓教育,都偏离了现代教育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