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品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的结合

时间:2014-04-26 17:34 点击:
品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新课改的一大发展突破,其本质价值在于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学的专制意识,归还学生多样化、独立发展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与能力。思想品德实践生活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很多时候并不

  品德课堂教学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新课改的一大发展突破,其本质价值在于打破了传统说教式教学的“专制意识”,归还学生多样化、独立发展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与能力。思想品德实践生活从书本上获取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很多时候并不能完全被小学生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品德。组织实践教育,可以化间接经验为直接体验,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情感得到丰富,知识技能得到锻炼,形成良好的意志心理品质。

  一、开放教学,实践活化课本知识

  (一)大小转变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自身认识水平,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不要求他们从小就能做成“君子”,最基本的是让学会如何做人,初步地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而,课本知识应从大向小转变。比如,《我们爱和平》这一课,培养小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对于他们来说,“和平”这一抽象名词,他们未必能够完全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不妨从“和睦”一词过渡到“和平”一词,从小学生个体之间和睦相处上升到国家之间的友好和平相处。另外,如果只是以白求恩或者是罗盛教这些昔日的英雄为例,向他们渗透热爱和平的理念,因为与他们生活的实际相隔太远,因而很难激起共鸣。为了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现实教材,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一些外国小学生的生活状况,比如说,篮球明星,让课程能够在学生理解且产生共鸣的基础上进行下去,加强德育思想渗透,传递热爱和平理念。

  (二)虚实转变

  教科书编订中采用故事或者是寓言的形式,是从小学生心理出发,企图将抽象的做人做事方面的道理,通过浅显简单的方式表述出来,增加形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这样的模式,有时候反而造成了书本内容和生活实际的脱节。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讲述的是周恩来为了振兴中华努力刻苦学习的故事,教学设计当中,如果老师再补充“头悬梁,锥刺股”或者是“闻鸡起舞”这样的刻苦求学事例,因为与现在生活方式不同,所以并不能为学生所理解,这个时候,老师如果补充一下本班级一些积极刻苦学习实践实例,相信会取得更为明显的效果。

  (三)繁简转变

  不管是从思维的角度来看,还是从记忆的角度来看,研究对象只有越具体越形象,人们对它的认识才能越深刻。如第二单元《为了美好的生存环境》中的“科技造福人类”一节,这个课程可以讲述的内容非常多,包括电灯、火车、飞机、电冰箱等发明。讲电灯发明的时候,必然提及爱迪生,讲火车发明的时候必然提及最早的“蒸汽机车”,内容虽多,但是如果没有条理,因为太过庞杂,学生很难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教学设计当中,不妨就选取目前大家普遍感兴趣的“手机”作为科技的一个代表,通过讲述手机发展的历史,手机功能的更新,带领学生走近科学世界,并在实际操作手机当中学会体会科学之美。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