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费来源 在职人员带薪学习,煤炭企业负担学费,学成后调整到煤炭企业相应的技术岗位上工作;职工子女、社会青年和煤炭企业签订用人协议,学费先由个人支付,学成后服务于煤炭企业者报销学费并安排工作。 (四)开设的专业 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机电一体化技术)、测绘工程技术、矿井建设、矿井通风与安全、地质测量、矿物加工工程、热能动力与装置、选煤技术、采矿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地质工程、选矿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本、专科专业。 (五)教学模式 所有煤炭行业“订单式”培养的学员,采用的是“理论+实践”的分段教学模式,一般专科为“2+0.5”、本科为“3+0.5”、专升本为“2+0.5”,“+”号前面表示学员在高校学习理论课程的时间,“+”号后面是学员回送培单位现场实习、论文设计的时间。理论教学时间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专业略有调整,回到企业实践的时间均为半年,如冀中能源邢台矿务局专科层次的教学模式执行的是“2.5+0.5”,本科层次的教学模式是“3.5+0.5”;汾西矿业集团专升本层次的教学模式是“1.5+0.5”。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三个方面体现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一是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由高校与企业共同研究确定,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设专业,根据岗位定课程。相同专业不同企业的专业模块,其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各有不同,这充分体现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工学结合”的要求。 二是实习、实训的“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学员学习过程中的实践环节是在企业进行的,在企业的工程师现场指导下,通过“顶岗实习”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岗位消化吸收专业知识,从而实现实习、实训的“工学结合”。 三是毕业设计的“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的学员以所在企业的生产实际和工程技术要求为背景拟定论文选题,在高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论文完成的过程就是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过程,是“工学结合”的过程。 (六)知识结构体系 “平台+模块”的知识结构体系,体现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特点,“平台”体现了专业的知识结构层次,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必修课程平台,专业选修课程平台,实践环节平台;“模块”就是每一个“平台”具体课程的延伸,每一个课程模块都对应相应的学分,每一个“平台”都规定最低学分要求。不同企业相同专业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有区别的,“平台”的搭建是一样的,但“平台”下面的课程“模块”可以根据企业的不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这就形成了适合企业个性要求的课程“订单”。 (七)师资构成 “订单式”人才培养采用的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理论教学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引进兄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优秀教师、研究人员执教,实现高校与高校、高校与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同时把校外的学术动态、技术发展思路以及管理理念带到学校。 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由学校相关专业学院的教师承担,专业负责人严把主讲教师上岗关,聘请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授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实践环节由学校专业教师布置任务,企业的专家及工程师现场指导,学校教师定期检查学员实践环节的进展情况,把企业专家、工程师吸纳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八)教学管理
采用学校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联合管理的模式,在校学习理论课程阶段,主要由高校进行管理,企业定期派专人检查指导工作,有的企业还派出专人跟班管理,与学员同吃同住,随时了解学员的学习、生活情况;实习、论文设计阶段由学校成立实践环节指导小组,学校专业教师任组长,指导教师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成。学员以所在企业的工程技术为背景拟定论文选题,企业工程师在现场指导学员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材料的遴选、现场实际操作等,学校指导教师不定期地到现场检查学员实践环节的进展情况,论文完成的过程就是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