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组织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更能促进教师观念与行为的改变。组织学习的方式促进了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知识的共享。文章分析了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三种学校普遍存在的组织学习方式是怎样改变教师观念与行为,并且提出了学校实施组织学习改变教师观念与行为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组织学习;缄默知识;教学观念;教学行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问题的提出 课堂教学的变革需要将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落实到行动当中,教师的理解和介入成为课堂教学变革的关键。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使教师树立起具有时代精神的现代教育观念,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组织学习已成为一种促进教师观念和行为改变的重要学习方式。 之前的教师专业发展都是相对于教师个体而言,个体学习成为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改变的基本方式。但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组织学习对于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个体学习发生于个体内部,习得的内容无疑也停留于个体内部,而组织学习的学习内容则作为组织的成果积累起来,即使组织的领导人或者成员替换了,仍以组织文化的形式被传授着。[1]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组织学习对教师而言有着个体学习不可替代的价值。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行为,但是仅靠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其观念与行为的实际改变必然是要打折扣的。Altriter等人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缺乏同事间的协作”是专业发展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2] 组织学习有利于教师的缄默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育知识。教师的学习不仅要关注显性教育教学知识的传递、掌握和应用,更要重视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因为教师观念与行为的改变需要大量的“实践理性”和技艺,需要许多难以言表、难以交流和共享的知识。[3]在组织内部,通过学习者之间的交往互动,将那些隐性的和难以言表与交流的知识显现与共享,加速教师缄默知识转化为有效的教育知识,使其教育教学素养和专业能力得以快速提升。由此可见,组织学习是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改变的重要方式。 二、组织学习中缄默知识的转化与共享机制 20世纪90年代,著名学者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光隆在《知识创造公司》提出缄默知识与外显知识相互转换的四种模式,简称为SECI模型[4]。那么在组织学习中,只考虑其中的三种模式: 社会化:从缄默知识转化为缄默知识的过程。用“社会化”一词主要强调缄默知识的交流是通过社会或团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来进行的,最常见的就是工厂和学校中惯用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 外化:从缄默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通过努力,个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缄默知识转化为外显知识,并将之传授给他人。在外化的过程中,缄默知识通过隐喻、类比、概念、假设或模型的形式变成显性知识。 组合化:从显性知识到显性知识。这是一种把概念综合成知识系统的过程。这个知识转换模型包括组合不同外显知识躯体。个人抽取和组合知识的方式是通过文献、会议、电话交谈等媒体或计算机通信网络来实现,学校中的教育和训练通常采用这种形式。 在教师的组织学习视野下论述教师缄默知识的共享与转化,最终的目标是寻求促使教师的观念与行为改变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教育知识的社会化:社会化是指组织学习的过程中知识的交流与分享,尤其是缄默知识的分享。教师通过观察、模仿等知识共享的手段分享组织中主体拥有的缄默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收获了他人的优点,同时也看到了他人的缺点,并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个体化、独具魅力的教学风格。 第二,教育知识的外在化:外化借用描述和深度会谈等方式,将教师个人的知识经验等缄默知识外显化。教师缄默知识外显化是一个大家值得关注的方面,大家应该鼓励优秀教师在组织学习的过程中分享自己的先进经验。 第三,教育知识的组合化:组合化是指将组织内部教师零碎的显性知识系统化和复杂化,目标就是将个人知识扩展到组织内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就是教师将外化后的个人经验、知识、科研成果等显性知识进行梳理、提炼和统整。 易凌峰认为,教师之间的隐性知识(缄默知识)不能通过物质性的传播媒介进行直接传播,一般要通过实践团体,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行隐性教学知识的分享。[5]教师的实践活动具有组织学习的特质,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的成长和进步,专业水平不断的提高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赖其他的老师,必须以一定的组织为背景。组织学习促使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帮助组织成员突破个体知识与思维的局限性,在组织营造开放的、互动的、情境的合作学习中实现教师观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变。实践证明,组织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性,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提高教师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三、学校组织学习的形式对于教师的影响 在教师复杂的工作情境下,教师的观念与行为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教师为了迎合不断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境,其观念与行为就必须适时的调整,因此就需要教师终身持续不断地进行组织化、情境化的学习。 长期以来,在讨论学习对于教师观念与行为改变的重要性时,很多人把教师学习定位为个体化的学习,忽视了教师的组织化学习。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个体学习缺少互动,缺少组织内外的知识交流,造成学习资源有限性、学习方式单一性。
教师观念与行为的改善过程就是组织学习的过程,在学校这一组织中,教师的组织学习发生在学校的各个层面,教师的专业学习是在备课组、教研组、年级组等组织中开展的一种合作化教学实践性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