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生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而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1关注作文立意的个性化 作文是儿童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载体之一,也应该是他们抒发个性情感最自由的天地。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习惯于树立"意义"的灯塔让儿童仰望,把生动活泼的作文教学异变成为毫无生气的技能训练,这样的习作教学必然远离作文的本原。 在作文的时候,我们常能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事可写!学生们真的无事可学吗?其实不然。现代儿童的生活接触面比起他们的前辈不知道扩大了多少倍,他们缺乏的只是大人们需要的所谓的"有意义的事"。正是为了这类"有意义的事",我们顺手把孩子们的思想清理干净了,然后"越俎代庖",塞进去一些"好东西"。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小学生在一篇有关"牛"的文章中写道,牛不爱干净,身上脏兮兮的,还写牛身上的毛病多,结果遭到了家长的反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立意构思,定位为赞美老黄牛的奉献精神、吃苦精神,最终得到了 老师的表扬。读了这个故事,我们并不觉得它是陌生的,而是似曾相识, 因为我们身边甚至自己经常在演绎这样的故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我们总觉得自己比孩子们更懂得如何生活,如何作文。 生活是多彩的,人性也是多棱的,既能折射出真善美,也能反映出假丑恶,甚至还会有调和的中间色彩。要像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用警犬、赞叹"去治理"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的虚弱",让学生多角度立意,在作文中吐真意、发真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展示多彩的童心世界。如果我们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也许,我们就能见到一些久违的令我们感动的灵性及悟性…… 2关注作文思维的个性化。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在文章的生成过程中,思维活动一直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没有个性化的思维,也就不可能有个性化的思维,也就不能有个性化的立意、布置、语言,也就没有个性化的作文。一位小学生在文章中这样写"雨":听着雨欢快地唱,便伸手抓雨,却什么也没有,扑了个空,我那只手可能是个特别的漏斗,过滤了心急的雨滴,留下了略带冰凉的小水渍和攀在手背上摇摇欲坠的小水滴。"这段文字可谓写得清新别致,富有鲜明的个性。其原因不仅在于她对雨的喜爱,更在于她以个性化的思维,运用联想,刻画了"如漏斗般的小手""心急的雨滴""调皮的小雨滴"三个形象。其中,一个"攀"字写出了小水珠欲滴犹留得情状,显得活泼可爱、俊俏灵动。试想,倘若不是具有个性化的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