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只有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实施生活化教学,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与生活相脱节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丧失兴趣。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改变以"课本为本"的教学观念,实施生活化教学,以优化思想品德课堂。 一、选取生活素材,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将丰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思想品德课堂,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青少年学生年龄虽小,但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体成员,他们对生活有自己的感受、认知、体验和感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影响着学生的方方面面。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符合道德教育发展需要的,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怎样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来铺垫教学导入环节?要利用哪些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掌握、强化、巩固知识点?比如,在教学"挫折"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你遇到过挫折吗?是什么样的挫折?当时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然后,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教学,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教学过程变成"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促使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现实、时事热点。中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师要及时把时事热点、社会新信息、科技新成果等介绍给学生,联系课本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掌握课本知识,丰富其生活体验。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时,笔者在课堂上引入了"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感人事迹。吴菊萍不顾自身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重伤换来了一条小生命的重生,学生们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对"社会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又如,在学习"三个代表"的内容时,笔者向学生展示了"5·12"汶川大地震的救灾资料、东北抗洪抢险的图片等。在大灾大难面前,中国共产党员不畏困难,奋战在救灾第一线。学生们非常动容,对"三个代表"有了更深的感悟。这样教学,不仅凸显了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创设生活情境,实现教学形式生活化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创设生活情境,以实现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现行思想品德教材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在问题、情境、案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出现。一是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放松,全情投入。二是创设平等的对话语境,搭建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平等的对话,引导学生把学习当作自己的生活方式。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贴近生活实际的、与课文内容有联系的材料来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这样能够加强感知、激发思维,比单纯的语言教育更有效果。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应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音乐、漫画、小品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用心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获取新的知识。例如,教学"难报三春晖"的内容时,笔者这样设计课堂教学:(1)给每一个学生发一张卡片,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上父母的生日、喜好等,并向全班同学展示(很多学生写不出来,或是模棱两可、不敢确定,此时笔者借机指出学生感恩情感缺失的问题,特别强调"父母对我们的爱没有得到回报")。(2)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重复父母一天的生活,并在课堂上选取几个重要的生活场景进行演示,如辅导孩子学习、擦地板、收拾屋子等,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3)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4)介绍学生身边的"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并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让父母感受到我们的爱?这样教学,使得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习得了新知。 三、建构形成性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一种形成性评价的实施过程。教师以积极欣赏者的身份欣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并用恰当的方式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而学生把这个过程当成一种生活历程,重视自身的体验和感悟,最终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评价包括谈话、优点反思卡、成长档案袋、个案跟踪等。 例如,教师可以建立学生社会责任心培养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良好言行、对学生社会责任心的评价、学生自身的感受体会等),并且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自我评价,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分享。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评价生活化要遵循民主化、激励性、多元化、个性化、展示性的原则,使评价成为多主体的交互活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