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构建

时间:2014-02-13 16:55 点击: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能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能有效防范、化解可能出现的专业危机,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包括专业设置信息共享机制、监测与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政府或院校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作出估计与推断,并发出预警信号,使政府、学校、企业提前了解专业设置发展的状态,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一系列活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主要包括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共享机制、专业设置预警监测与评估机制、专业设置报警机制和专业设置决策机制等。
  一、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经济现象的数量变动特征,无不通过统计指标的数量变动特征表现出来,反之,统计指标的变化,是一定范围内某种经济现象总体变化的数量测度。因此,统计指标作为测定经济活动的指示器,在经济监测预警分析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同样,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变动特征也能通过一定统计指标的数量变动特征表现出来。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就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能敏感反映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状态及存在问题的指标整体,其指标的选择应尽可能覆盖专业设置影响因素的主要来源。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主要受内部和外部两大因素制约,其中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状况,如师资的数量与质量、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对人才的需求情况、生源状况、就业率等。因此,专业设置预警指标体系应囊括以上几个方面,同时通过德菲尔法、层次分析法等赋予每个指标相应权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已经建成的指标体系也要不断深入开发与完善。
  (二)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库
  长期以来,教育部在数据统计方面做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如近年来开始建设网上高职高专专业设置平台,集合了各地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情况。但是目前在社会人才需求、各专业就业率、专业就业对口率等方面的共享数据库还没有建立,在收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指标信息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如信息的分布比较零散,信息的收集不够全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全国、各省统一的专业设置信息共享数据库平台,保证信息收集的可行性及全面性。建立统一的信息共享数据库平台,通过提供统一的接口接收和采集社会对专业的需求、专业就业率、专业就业对口率、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往年专业的招生人数等数据,提高所征集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易行性。
  (三)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保障
  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离不开相关政策法律的保障,它是信息共享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首先,教育部门应制定并完善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相配套的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共享数据库建立与维护办法以及各预警部门责任条例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共享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教育部门、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学生家长等,应明确各主体在预警机制中的权利以及在预警信息共享方面应尽的义务。在确定责任义务的同时还要对各参与主体提供信息数据的周期性进行规定,保障所提供的预警信息具有真实性与时效性。此外,在执行方面应出台政策加强监督,保证政策执行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监测与评估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专业设置预警信息采集系统
  专业设置预警信息的采集是整个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重要基础,专业设置预警指标体系是专业设置预警信息采集的主要对象。教育部门应及时对生源状况信息进行采集,包括学生的数量、质量,并把搜集到的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学生需求信息可主要依靠高职院校进行采集,对学生的兴趣、专业需求进行问卷或访谈调查,准确了解当今学生的兴趣点以及学生对各专业的需求度;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可主要依靠企业、行业进行搜集,通过对现在以及未来几年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明确高职专业需求度较高和较低的专业;各专业近年就业率信息可主要通过教育部门、统计部门进行采集,就业率的采集应包括高职各个专业的就业率、各专业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就业满意度等信息;教育教学资源状况信息主要通过高职院校和教育部门进行采集。以上各个部门对信息的采集不能各自为政,要及时地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与传递,以便得知整个专业设置预警信息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建立动态数据库监测系统
  信息的两个重要性质是时效性和传递性,对采集来的专业设置预警信息必须进行及时的更新,失去时效性的专业设置预警信息不仅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还很有可能延误或阻止相应对策的制定。为进一步强化对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管理与调控,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每年均需组织有关专家对学校上报的拟招生专业设置情况进行核定,并对其实际开设的专业进行汇总与统计[2]。专业设置预警动态数据库监测系统通过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存在的潜在风险。通过对社会发展趋势对高职专业的需求、专业就业率、教育教学资源等动态信息的监测,对滞后的信息及时进行更新,对潜在专业设置风险用图表加以表示,并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加以防范。根据专业设置预警指标信息的变化,通过计算机相应软件将潜在的风险点从数据库信息中筛选出来,并进行及时的跟踪监测与全面分析。
  (三)建立专家队伍评估系统
  建立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的指标体系、预警信息的收集和动态数据库监测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专家评估作出正确分析并发出专业设置预警奠定基础,其中专家评估队伍的组建与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家评估队伍应在全国、各省教育部门主导下由以下人员组成:职业教育主管机构负责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代表、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专业教师、高职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第三方人力资源专家等。专家评估队伍一经形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主要职责是:不间断跟踪企业和人才市场需求,论证和预测专业规模、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匹配程度、与就业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的符合程度、学生择业的满足程度等;综合考虑社会经济、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的因素,确立并调整专业警戒指标;确定专业设置预警模型;发布预警信息,并提出对策方案;定期提供专业设置预警报告[3]。专家评估队伍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各项指标信息的分析,判断当前专业设置是否合理。
  三、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报警机制的构建
  (一)确定警报临界值
  在金融预警体系中,必须确定一个与预警指标体系相适应的合理测度,作为经济运行正常的衡量标准,并以此来判别经济运行中是否出现警情及其严重程度。这种合理测度在金融预警中称为"临界值",即反映经济运行中将发生的警情严重程度的等级界限[4]。临界值的设定是判断有无警险、预报警度的重要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机制也应确定合理的临界值。专业设置受多方面指标因素的影响,如生源状况与学生需求、经济对人才的需求、各专业近年就业率、现有教育资源状况,其中前三项属于外部因素,后一项属于内部因素,可以通过德尔斐法、关键特征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赋予各项指标相应的权重,根据监测情况分别赋予相应数值,用数学方法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进行探讨。只有当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数值都很高时,此专业的设置才比较合理,反之则应及时发出报警,根据严重程度预报警度。
  (二)建立警报发出系统
  目前我国在各领域的预警系统对警度采取类似交通灯管制的做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预警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较为直观地预测不同程度的警情。警报发出系统可以包括红黄蓝绿四种信号灯,其中红灯表示重警,黄灯表示中警,蓝灯表示轻警,绿灯表示无警。当红灯亮时,说明专业设置已经出现严重的警情,专业设置很不合理,相关部门应时刻保持对该专业设置的一级警戒监控,采取相应对策解除警险。当黄灯亮时,说明专业设置较不合理,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该专业设置的风险很有可能加重。因此,相关部门应提高对该专业设置的监测力度,保持动态监控,适当调整专业设置。当蓝灯亮时,说明专业设置较为合理,存在很小的风险。相关部门应保持对该专业设置的静态监控,防止警险的扩大,争取转换成无警。当绿灯亮时,说明专业设置没有出现警情,专业设置情况合理,可保持对该专业的定期监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