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指的是源自于学习者内在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不依赖他人而自我管理的学习活动,具体表现为学习者独立设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环境、组织学习内容、采取最佳学习策略,并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整个过程复杂而又繁琐,各种诱惑和不利因素随时出现。 短期的自主学习带有偶然性,往往随着时间、环境和情绪的改变而随之停止。要想达到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学习活动,需要学习者有一股发自于内心深处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并不断地去激发和维持,这样才能最终圆满完成整个学习活动。 学习者如果缺乏学习动机,就不可能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其学习活动会过多的依赖于他人(如教师、父母、同伴等)和优质的学习环境(如环境要安静、优美、设施要全面等),学习活动波动性大、稳定性差,根本谈不上自主学习。而具有强烈学习动机的学习者,如同大海之中看到信号灯的船只,会积极调整策略,想方设法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完成自主学习。[1] 由于自主学习不再依赖于他人,由学习者全程自我实施和管理,其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推动在整个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提高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促进其自主学习显得尤其重要。 一、动机的定义及组成 动机是激发、推动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力量,往往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而产生,并以个体行为作为外在表现形式。根据产生方式动机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依赖于任务本身的兴趣或愉悦带来的动机。外在动机则是指依赖于外部力量(如金钱、分数、强迫、惩罚、荣誉、利益、社会认同感、任务、竞争等)驱动产生进而推动个体完成某项活动的动机。[2]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研究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与认知、元认知、创造力、自我监控及学业成就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Noels研究发现,内在动机高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很高的自我效能感和较低的焦虑水平。[3]Hwang等人的研究也发现,优秀的成功者,往往具有很强的内在动机,并能把外在动机和社会目标巧妙地结合起来。[4] 内因是根本,是推动个体行为的直接动力,外因是条件,并通过内因起作用。学习动机是由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构成的。激发和保持大学生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有效转化,引导大学生从事自主学习活动。 二、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者只有在动机被调动起来的情况下,才可能自觉主动地制订计划,确定学习内容,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完成学习任务,监控和评估学习过程。[5]只有寻求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才能保证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顺利实施。在多年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了一些能有效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和策略。 (一)引导大学生认识自我,促使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内在动机是人性成长和发展的基本内在原动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迅速适应大学的学习环境,引导大学生阅读一些名人传记,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如对人生、学习、专业、求职、生活、爱情等的感悟,启迪大学生的心灵,让大学生学会自省,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激发内心深处对知识、对学术、对科学的追求,启发大学生认识学习对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意义,增强他们对自身知识匮乏的意识,让他们对学习产生迫切的需要,从而形成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自己。 (二)树立远大目标,坚定人生方向,坚持自主学习 人生目标是努力的方向,其本身也具有激励性。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放下心态,结合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以自身为实际,以为全人类谋求幸福为最终目标,以社会实际需求为己任,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待学生目标确立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他们实现人生追求的最好方式,并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以一颗百折不挠的心态面对挫折和未来,始终不渝地坚持自主学习。今天,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已经落到当代大学生的肩上。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的脉搏,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迎接变革的挑战,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做贡献的伟大志向。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在学习动机中是一种动力源,对学习具有始动性,并能决定学习强度和维持学习活动的力度。正如德国诗人歌德所说,"如果你有某一方面的兴趣,你会对它有天生的特殊的敏感,不要多少指导,就有一种动力或自然倾向。即使是暂时停顿,它也能在潜意识里进展和增长"。现在,大学生生活丰富多彩,各种社团活动彼此起伏,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大学生要在自己兴趣的引导下,以一颗孜孜不倦的心态,不断探究学术,追求真理。教师可在课题项目下,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科研兴趣,选择相关的研究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科学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未知知识的欲望,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亲身感受做学术、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强化学习动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