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韩军“文就是道”的语文教育思想(2)

时间:2014-01-16 11:01 点击:
三、韩军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 首先是语言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自不必质疑。但我们还应该思索语言的咏叹吟味是否也自然地就能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韩军在批判文道合一派时认为他们主张的终极目的还是形成听说读

  三、韩军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
  首先是语言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自不必质疑。但我们还应该思索语言的咏叹吟味是否也自然地就能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韩军在批判"文'道'合一派"时认为他们主张的终极目的还是形成听说读写诸种语言能力,思想的获得只是辅助、稍带的结果。而其在语言的强调一项里,意在语言的文化与艺术的内在感性获得,语言习用的能力似乎由此稍带地、辅助地获得。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这里撇过不说。但是语文教学在对学生能够获得具体形而下地习用本国语言文字,借语言文字来获取相当信息等方面的作用还是不可忽略的,它也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初期,由于提倡、占有、使用白话文等因素,"国语"语言能力的习得得到了特别的重视,在今天,这一能力的强调依然不过时。尽管韩军没有否定这一功用,只是不提倡将其标识得太高,但是必须注意到,语文的教学脱离不了成系统的语言知识等方面的教授,因为语言文字的诵读,主要功能在文字的意味。虽然利于语感的锐化,利于语言的斟酌使用等,可依然难以达到语言更多操作层面的能力的获得,如句意的组织等。也就是说,语言的吟味更多在微妙的悟得,在对文学的体味,艺术与"人"生命的生发等。其"举三反一",亦是落在语言的语感方面。"举三反一"相对"举一反三"的由典型到类的学习,它看重对类的归纳,同时获得量上的积累,也利于语感的培养。这依然是一种整体的感性的体悟获得,学生的语言能力似乎还是一种抽象的涵养过程。就"举三反一"来论,语文教师的教,需要援引其他的"三",便于学生的理解掌握。但据此来看,"举三反一"较多落在教师的教,而学生的"学"在"举一反三"里的体现则更明显。此外,如果阅读教学真有"例子""定篇"等的区分,那么,也并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够"举三反一"的。便是"为主"也不宜,起码应视具体的文章而择其法。所以,语言能力的培植,必须落在具体器用的操作上,这也意味着,工具性的主张不能够过于隐微不见。
  其次是,"人"精神的高扬,无疑也足以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来着色渲染。如上所言,这主要是从文化、艺术方面来否定政治意识形态强加给学生"政治思想"角度来纠偏的。"人"的"精神"有无限可能性,不可能局于一隅。对"人"精神的想望,并不仅在语文一科,只是其对人的精神的涵养更明显与关要。历来的语文教育着重"道"--思想的教育,多少与此相关。但是,以往的语文教育未尝不是着重对人精神的涵养,但因想望之切,故直陈为教条式的思想灌注。问题在于,语文这一人文学科,如何更好地与时代的政治意识保持足够的"思想的距离"。"思想的距离",意谓各踞一端,不掺合于一起,正如宗教与政治一般。语文自有其对"人"的观察与愿望,它对于"人"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成长引导,是求得"人"精神的长足的自在的发展。囿于政治教义,终究还是有画圈处。韩军提倡语言的、文化的、艺术的教育,都是回归在本源上的语文教学,尝试对"人"的尊重,对"人"精神涵养的去政治化,是其先锋性所在。
  其实韩军的"文就是道"亦即是他对语文学科特质的回眸。现在语文学界内较一致的认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观看"文就是道",并联结其"新语文教育观"的说法,可看出,韩军着意的依然是语文对人的人文关怀,纷扰的工具性被内含于"人文"关怀的过程中而不独立抽取出来作一揭橥。本文认为,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语言应用的普及性较之现代语文教育的早期来说,已获得很大的成绩。在"人"精神的育养上需要特别着力,因为之前教学过程中政治意识形态有意无意地都在掺杂。而且这一"人"的宽泛性、教学过程似乎又感性的多,结果却又重理性。现在的应试教育模式又条分缕析地肢解文本,于作品本身的精神养料对学生"人"的精神方面的生发过于忽略。但是,尽管这方面重要,依然不足以辅助性地、稍带地瞥眼语言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明确地意识到语言素养不仅停在吟咏、吟赏,还须关注其落到实处之"用"的能力的培养。1941年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综合了不同人对语文教学目的的主张,曾这样论述语文教学的目的:
  "国文教学的目的有二:(一)正目的--国文一科特具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于生活所需的工具--国文--能运用,能了解,且能欣赏。(二)副目的--国文科与其他学科同具的教学目的,又可分为两项:(甲)使学生了解我国固有文化之一部分--学术和文学的流变。(乙)使学生明了我国固有道德的观念及修养底方法,并培养或训练其思辨底能力。""总之,国文教学的正目的,还在文字方面,副目的却在内容方面--知识的获得,道德的修养,思辨力的培养训练。"[9]
  所以重拾旧论,意不在老调重弹,而是通过比照获得一些启发。语文教育发展至今,人文的抬升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还是脱不了史系的把握。语文到底是什么?它着意培养出的人是怎样一种人?这些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韩军.从文以载"道"、文以交际、文"道"合一到文就是道--百年现代中国语文教育的思想简论.教师之友,2001(10).
  [2]钱穆.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9.
  [3]韩军.韩军与新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71.
  [4]韩军.文就是道--百年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思.山东教育,2000(2).
  [5]徐葆耕.从精神视角关注语文教学的先行者[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4.
  [6]黄耀红,赖配根.荡胸生层云--访清华大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韩军[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69.
  [7]李杏保,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270.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