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4-01-15 16:10 点击:
当代中国的新农村建设,需要具有现代化的较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等整体高素质的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自觉和艰苦奋斗。而现实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因此,加快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是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现实途径
  新农村建设靠什么?有人说靠党和政府的领导,有人说靠党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有人说靠制度调整和保障,有人说靠国家的重点投资扶持,这些无疑是都是对的。但是,从主体角度而言,还是要靠广大的农民自身,即靠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自我发展、自我图强的主体作用,真正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即美丽乡村的新型劳动者、建设者和主人,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地迸发出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望达到目的。没有农民主体的努力,一切都是空谈,正所谓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一样,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内因,内因是起决定作用的,其他外因只能通过内因来发挥作用。
  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呢?就现实来说,就是要加快全面提高农民(主体)素质,使农民自觉意识到新农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然后使他们积极主动去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新农村建设,不是一般意义上农村建设,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条件下的新农村建设。这种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密切相连;与全球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密切相连;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世界大同梦密切相连,与破解困扰当代中国发展的"三农问题"密切相连。这和传统的农村建设是完全不同的,是在跟踪现代化、国际化这种高起点上的新农村建设,因此,这种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现代化的新型农民,即需要具有较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等整体高素质的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自觉和艰苦奋斗。
  但是,从现实实际状况来说,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远远达不到这种要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不相适应的情况相当突出。以文化和科技素质为例,据中国网2008年4月25日的一则报到:我国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科技素质还不是很高,从整体上农民素质还不是很乐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与城镇人口相比,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偏低。调查显示,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8年(城镇受教育程度平均在11年),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占70%以上,高中文化的大概占16.8%,比例不是很高。二是科技素质还不是很高。据近期调查,一年之内接受过一次科技培训的农民不足三分之一,接受过三次以上的技术培训的农民不足3%,科技培训的覆盖面很小,农民科技素质的掌握还是不高的。2007年,我们对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进行调查,经过培训的占到外出就业劳动力的19.2%,不到20%,大部分是没有经过培训就出去了,到城镇中从事二三产业,所以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他还强调:留乡劳动力当中,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到8%左右,从事农业为主的劳动力只有5%。农村劳动力存在文化程度偏低,不利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和学习。在科技素质上,留乡农民的科技种养水平也有问题。抽样调查表明,知道两种化肥农药经过主要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农民大概有30%左右,另外有11.7%的农民,还不能正确处理养殖过程当中的最常见的捷径。【1】另据2006年04月17日新浪网新闻中心报道:国家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16日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会议上说,在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3%,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6.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5%,相对偏低的农民素质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瓶颈。【2】
  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什么呢?有学者认为:一是农民素质偏低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和农业现代化等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对我国这样农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国家更为突出,来自自然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同时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由于历史传统的惯性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农民的观念以至行为模式,还没有摆脱传统模式的影响,农民的市场经济和市场主体意识明显欠缺,尤其是留乡务农农民中多为文化层次相对更低的群体,吸收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他们大多是凭借自多年积累的经验埋头苦干而非巧干,对调优结构和品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基本没有概念,科学种田和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对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严重影响农业劳动效率的提高。实践中农民由于习惯于凭经验盲目生产,市场风险意识淡薄,勤劳不能致富、增产不能增收甚至血本无归的现象时有发生。[3]二是农民素质偏低同样制约了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我国农村人多地少,特别是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农民需要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据测算,我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4亿多剩余劳动力。事实上,近年来已有超过2亿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农业外收入已经越来越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但是许多农民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外出打工只能靠卖苦力挣钱。更不用说要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主体作用了。【4】
  以上说明,加快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那么,怎样加快全面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呢,现实途径主要是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这是最快捷、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职业教育是适用性很强的,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教育,做得好的话,对于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非常快捷和非常有效的。因此,各级政府及各个相关部门都应高度重视,下大力气研究和采取强有力措施积极推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说,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一是从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来强化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木桶原理",就是说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换言之,缺点往往制约着优点的发展。【5】这个木桶原理俗称"短板效应"。在中国的发展全局中,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效应"即主要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说是农村落后,而农村落后的主要制约因素一定程度上又是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所以,这种逻辑关系提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目标,必须解决农村落后和农民素质偏低的问题,也就是必须通过强力推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来弥补这个"短板效应"。具体而言:就是在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中,特别是在教育发展的布局中,必须把农村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目标和任务统筹规划、对等安排、具体部署。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