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鲁洁.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引导生活的建构[J].教育研究,2010,(6):4-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189. [4]余宏亮,肖磊.试论探究学习的人性依据[J].中国教育学刊,2013,(1):79. [5][德]米夏埃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张天乐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7. [6][德]米夏埃尔·兰德曼.哲学人类学[M].阎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192. [7]罗生全,敬仕勇.教育研究,立足本土解决问题[N].光明日报,2012-04-11. [8][11][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273,273. [9][10]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78,77. [13][14]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探[J].教育研究,2005,(5):4,7. [15]王道俊.关于教育的主体性问题[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2):3. [16][18][19]鲁洁.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6,(2):3-6. [17]UNESCO.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36. [20]杨昌勇.也论教育之适应与超越[J].教育研究,1997,(3):27-32. [基金项目:安徽省振兴计划2013年度重大教改项目"全面贯通视野下地方高校创新人才模式研究"与安徽省质量工程重点教研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2012jyxm330)的阶段性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