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关于构建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制度的新思考(2)

时间:2013-11-05 17:10 点击:
综上所述,农民职业教育是一个单独的、特殊的教育类型,不能混同于普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更不能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来代替。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就是要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引导,让更多的人愿意成

  综上所述,农民职业教育是一个单独的、特殊的教育类型,不能混同于普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更不能用农民技术技能培训来代替。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就是要通过国家政策扶持引导,让更多的人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就是要通过设立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建立自上而下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把更多的农民教育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深刻分析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困境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批青壮年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转移到城市或非农产业就业,务农农民老年化、农业生产兼业化、文化程度低层化等现象十分严重,并仍在继续恶化,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等问题,已摆在面前。对此,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中央高度重视,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各方的共识。因此,必须对当前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从外部环境看,社会轻农观念依然十分严重,农民职业教育吸引力越来越小。目前,我国城乡差距仍然十分巨大,农民劳动强度大、经济收益低,始终带着"苦、累、穷"的落后标签,社会蔑视农民、瞧不起农民的观念依然十分严重。一是社会追求高学历和学历高消费。高校扩招、就业困难,整个社会和家庭把考大学作为决定子女前途命运的唯一选择。用人单位要求高学历,形成学历高消费,职业教育变成低等教育,吸引力不断下降,涉农职业教育更是没有吸引力。二是年轻人盲目追求城市生活。农村家庭新生代能考上大学的,不论是普通本科还是高职院校,都是为了离开农村不做农民,在城市即使找不到工作,甚至宁可"啃老"也不愿意回农村务农。三是"致富农民必须要减少农民"的片面导向。现行各类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包括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职业教育几乎都是帮助农民从农村转移出去,这在充分发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正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盲目离农的负效应,进一步削弱了涉农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第二,从需求上看,务农劳动力结构性素质下降趋势明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难度越来越大。当前,我国农民工总量约为2.7亿,每年仍以900~1000万人的速度加速转移,务农农民尤其是青壮年农民急剧减少。据有关部门统计,2010年50岁以上农业从业人员已经达到40%,自2006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6年农业劳动力中50岁以上人员所占比重将超过50%。另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将长期高于城市,到2030年农村人口老龄化将达到33%,高出城市11.7个百分点;到2050年农村人口老龄化将达到40%,高出城市7.7个百分点。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将持续向城镇转移就业,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结构性下降态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已经超过70%。"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业后继无人大大加剧了农民职业教育的难度。

  第三,从供给上看,涉农教育"去农、离农"现象愈演愈烈,农民职业教育被严重边缘化。"以就业、效益为导向""嫌贫爱富"的价值取向,决定职业院校(包括高等院校)必须以出口决定入口、生存决定发展。迫于就业、招生和生存压力,一大批农业职业院校和农业高等院校不得不放弃农科专业转办金融、文艺等其他专业。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高等职业院校涉农专业在校生约70万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7%;中等职业学校农林牧渔专业在校生195万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10.7%,毕业回农村务农或兴业、创业的寥寥无几。据县域职业培训调查的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中职学校毕业生从事第一产业的占就业学生总数的7.12%。如此下去,涉农职业教育将面临崩溃。另外,高等农业院校也纷纷转办综合大学,一些省级农业大学涉农专业在校生已经降到20%以下,充分说明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办学方向和办学模式也亟待改革,面向生产一线的职业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世界发达国家在办好一小部分研究型大学的同时,更多地发展应用本科教育的做法,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借鉴。实践将充分证明,我国高考制度和大学制度改革必须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取得突破。

  第四,从条件上看,随着农民教育培训政策和项目增多,农民职业教育条件严重滞后。当前,随着国家对"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好"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越来越重视,社会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农民职业教育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农业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城市里的职业院校中,能让农民就地就近学习的条件和手段都很落后,农民学习无场地、教师下乡无工具的现象比比皆是。以全国农广校体系为例,作为国家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专门机构,一直在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发挥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但是,国家对基层农广校一直没有系统性的资金投入,全靠学校多方争取支持或自筹资金来改善,致使部分学校存在办学条件落后、技术手段较差、基础设施不足、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教学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一些管理部门不但不鼓励、保护、支持和引导其发展,反而以教学条件不好、不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等为由对其开展农民职业教育给予限制,严重挫伤了基层农广校和广大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各级政府投入的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很多,但执行得都很不理想,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适合于农民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体系极其薄弱。

  第五,从实施主体看,政出多门、规模小而分散、区域差异大,农民职业教育政策效益越来越低。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部门有二十多个,农业部、教育部、社会保障部、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在农业系统内,农广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院校和农业推广服务机构,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从不同层面开展农民职业教育。政出多门,导致教育培训资源分散而难以形成合力,农民职业教育层次不高、覆盖面不广,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而且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培训经费分配、教育培训效果都存在较大差异。另外,教育培训市场发育不完善,工商资本进入主体培训,导致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地不能保证,甚至出现市场无序竞争、部门寻租腐败滋生等现象。

  三、推进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措施

  要使农民职业教育在尴尬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并健康发展,满足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迫切需要在深入研究、构建制度、创设政策、完善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考虑,强化顶层设计。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