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关于构建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制度的新思考

时间:2013-11-05 17:10 点击:
农民职业教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类型,文章深入分析我国农民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提出推进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包括强化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制度重大问题研究、构建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创设现代农民职业教育重大支持政策、完善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2006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了农村实用人才"百万中专生计划",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都明确提出,着力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针对务农农民的农民职业教育,既有工作基础,又正在得到各方重视和关注。深刻理解新时期农民职业教育内涵,深入研究目前农民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推进对策,对于落实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破解当前"谁来种地"的难题意义重大。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制度,是提高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的制度安排,是建立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选择。

  一、农民职业教育是一种单独的教育类型

  长期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在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文件中,根据当时的工作重点,有农村教育、农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农民教育培训等多种提法,在工作实践中,也创造了学校教育、电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科技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类型和模式。客观上说,各部门各行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教育培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认识,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都还不足够。

  第一,义务教育、普通教育不能代替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低层次,职业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两大延伸教育类型之一。职业教育是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全面教育,与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有着本质的不同。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建立了职业高中、职业中专、高职高专教育制度,开启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轨道。但是,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相比,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没有本科及以上层次,而且各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另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仍是延续传统的"围墙式"学校教育模式,与产业发展实际严重脱节。

  2012年6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逐步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2012年7月,教育部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首次强调"完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建立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专家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统筹,促进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但是,受职业教育制度和用工制度的影响,虽然中职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大多数学生家长仍想方设法把初中毕业的孩子送到普通高中。近几年,我国中职、高职高专都面临着十分严重的招生困难,再不加大改革力度,传统职业教育就有可能走向崩溃。

  第二,传统农业职业教育不能代替农民职业教育,农民职业教育不是传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低层次,农民职业教育是农村职业教育的两大教育类型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被认为是农业职业高中、农业中职和高职高专教育,培养对象是初中后、高中后毕业生,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有志青年、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乡村干部等群体被排除在外。20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该群体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在中国大地上艰难崛起,经过三十多年的办学实践,已经成为农民职业教育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我国对"全日制教育"的片面、模糊认识,适合于务农农民学习的乡村办学模式被简单认为是函授、电大教育,长期被贴上"非全日制"的标签,排挤在农村职业教育制度之外,无法享受相关的国家政策。据统计,2011年农广校招生十多万人只有3万多人享受国家政策,2012年由于受"年龄""非全日制"等限制,30万在读中等职业教育的务农农民只有可怜的1万多人享受国家政策。国家每年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超过200亿,但职业农民却一点也享受不到,"重中之重"的国家"三农"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变成短板中的短板。

  2011年,教育部、农业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11]13号),明确提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是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教育,包括办在农村的职业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为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同时,教育部会同农业部正在研究构建农民职业教育制度,计划出台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规范,农民职业教育有望作为一种教育制度体系,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传统的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农民的儿子",更多的是为农村培养农业科技人员、乡村干部等,毕业后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极少;农民职业教育则是针对务农农民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高技能、会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抓好这两种教育类型,任何一种都不能偏废。

  第三,技术技能培训不能代替职业教育,技术技能培训不是职业教育的低层次,职业教育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两大教育类型之一。不管是从一般教育意义来说还是从职业教育角度来说,教育和培训都有本质的区别。职业教育是对某个职业或各个生产劳动行为知识、技能和道德的长期的、持续的素质培养,是解决个性长远发展的引导性学习。职业教育既有职业性又有教育性,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还有职业道德的培养;不仅使受教育者有业,更使受教育者主体性地乐业和设计性地创业。技术技能培训是针对某个特定岗位的技能进行的短期专门训练,是解决受训者近期发展的实践性学习。新型职业农民的典型特征是高素质,不仅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宽广的视野、综合的管理和就业创业能力、优良的职业道德和诚信的经营意识。农民培训只是侧重于技术和技能,是短期的一事一训,只是告诉农民怎么做;而农民职业教育是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职业素质教育,不仅解决怎么做还要解决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做,从观念、理念、道德、技术、能力等全方位提升农民素质。因此,职业教育包含技术技能培训,但是培训绝对不能代替职业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教育和培训并重。

  另外,我国职业教育目前的重技能轻能力倾向也非常严重,一谈到职业教育,就是职业技能的教育培养,一谈到科学文化基础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就好像是淡化或否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既要重视技术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既要适应岗位就业的需要,又要着眼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当前,农业知识、技术日新月异,农产品市场瞬息万变,农民从事的农业产业结构要不断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必须"一专多能"、学会"举一反三",必须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当然,务农农民往往学习科学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有一定困难,要考虑其特殊性,不能简单套用高中阶段的文化课程模式,这就要求农民职业教育的课程要加快改革,教学模式更要加快探索,努力适合农民在岗学习的特点和需要。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