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研究

时间:2013-11-05 13:53 点击: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在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动作用。文章基于中原经济区发展,探索职业教育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改革策略与途径,旨在为
  [作者简介]张能云(197-),男,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管理与高职教育;张振山(1978-),男,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副处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研究与评估;方红彬(1975-),男,河北邢台人,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与运行。(河北邢台0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HB12JY065)、2012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研究"(项目编号:SD122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9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在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11月17日,国务院批准《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明确提出"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推动职业院校与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支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打造全国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推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这为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建设、产业升级等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依据国家相关文件指导精神和要求,为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文章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实际,探索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现实意义
  中原经济区(CPER)包括河南全境及河北、山东、安徽、山西等部分地区,涵盖我国中原大部,涉及5省30市3县(区),面积近2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8亿,地区生产总值达4.2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3%、13.3%和9%。中原经济区地理位置重要、主体功能明确、文化底蕴深厚、市场潜力巨大,在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经济总量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地区。中原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战略定位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教授直言:"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过度依赖国际市场,中国未来发展的潜力应在国内,应在内需市场较为旺盛的中部地区。"国际质量科学研究院院长沃森也这样说过:"中国东南部地区已经发展得很完备了,如果还持续把资金、人才往那里聚集的话,整个国家的发展就会失去平衡……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智慧的选择。"由此可见,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