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在比较中感受“标准”的价值(3)

时间:2013-11-04 15:18 点击:
为了了解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依据四种表征方式(情境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算式表征),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前期的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三年级学生的前测发现: 首先,学生对于倍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四种

  为了了解学生对“倍”概念的理解掌握情况,依据四种表征方式(情境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算式表征),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前期的调研与分析。
  通过对三年级学生的前测发现:
  首先,学生对于“倍”这一概念的认识,在四种表征形式中对算式表征的使用的正确率最高,而用图形表征的正确率最低。图形本应是最具体生动的,最能够直观体现“倍”概念的形式,那为什么这种表征的正确率却最低呢?这表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注重了对算式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倍”的本质概念的教学。
  其次,从情境表征向其他表征转换的正确率比较高,而从其他表征返回到情境表征就比较困难了,学生的正确率较低。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联系的理解,从多种角度认识“倍概念”,达成对“倍”的深度认知。
  最后,从学生的错误中不难发现,多数出错的学生对于一倍数、倍数和几倍数三量的关系不是很清楚,他们不能够用正确的比较方法找出标准量和比较量,更别提用图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综上所述,“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数学中的概念、抽象的概念,“倍”概念建立的过程缺乏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联系。调研中发现,在建立“倍”的概念过程中,数量及其他客观因素影响了学生对“倍”概念的建立与理解;在现有教材的编排下建立“倍”的概念,容易使学生形成见“倍”就乘的思维定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倍”的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学生建立和理解“倍”的概念,需要一个反复、持续的过程,因此对“倍”的再认识以及整个知识单元概念的建立需要常抓不懈。
  四、思考与建议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们该如何结合绿色课堂理念设计“倍的再认识”的课堂教学呢?
  (1)通过对学生的前期调研与教材梳理,不难发现,学生的“会”其实不是真的“会”。学生并不是真正的对三量关系有感受,也不能正确地用图示表示三量关系。所以,从比较关系的角度对“倍”这一抽象概念进行再认识是很有必要的。
  (2)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在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从多个角度帮助学生去认识“倍”,以达成他们对“倍”的深度理解。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确定“标准”的重要性,并感受到“标准”就像一把尺子,用这把尺子去衡量“比较量”,从而深刻地理解三量关系,为今后学习分数、百分数等问题奠定扎实的基础。
  (3)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巩固他们对“倍”的概念的理解。通过“倍”的再认识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比较方法,在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这种方法,在应用中真正感受“标准”的价值。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