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示弱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当然,教师的故意示弱也是对教师表演技能的考验。如果教师的故意示弱被学生看穿,学生不仅不会积极配合教师表演,还会认为教师小看自己,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故意示弱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认知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并要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师故意示弱的过程中,教师要表现得很自然,不能带有极易被学生察觉的掩饰痕迹。简言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表演技能。在教师故意示弱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在呈现与求知的过程中,沟通是打开心门的一把钥匙。然而,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多停留在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沟通的层面,而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类的心灵不想要被别人“解决”,它只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听到[7]。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就该是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心灵的深度对话才是最高层次的沟通。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约与张扬:中小学教师教学个性养成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072)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85. [2]何蓉.浅谈教学中教师示弱策略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 [3]李琼.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个跨文化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 [4]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5]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4. [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4. [7]帕克·帕尔默.吴国珍,余巍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