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教学示弱艺术中美的意蕴及展示策略(2)

时间:2013-11-04 15:17 点击:
二、教学示弱艺术中美的意蕴 教学艺术追求美、创造美,审美性是教学艺术的典型特征。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 教学示弱艺术不仅具

  二、教学示弱艺术中美的意蕴
  教学艺术追求美、创造美,审美性是教学艺术的典型特征。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
  教学示弱艺术不仅具有真实美,而且富含关系美、情境美的意蕴。
  1.走下“神坛”的真实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道出了教学对“真”的追求。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是善与美的前提和基础,真实美是一切美的基础或源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机智地表现出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错认错、窘态自嘲、妥协退让、甘拜下风等貌似不完美、软弱的“凡人”行为,不仅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教师真实、真诚的人性美,而且其中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期望、尊重、关爱,并通过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相信真理、追求真知、展示真诚的品格,透射出教学现实追求的理智美。总之,教学示弱艺术在促进学生知、情、意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教学活动“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追求。
  2.营造和谐的关系美
  教学活动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如师生冲突、生生冲突、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冲突等。为了使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采取直接干预和置之不理两种极端的传统的处理方式。虽然这种处理方式化解了表面上的即时的冲突,但是潜隐的深层次的冲突却会愈演愈烈。在教学示弱艺术中,教师主动利用教学机智,以自然轻松的方式来化解冲突。机智是教师的一种临场天赋,机智则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说,“机智的教育者认识到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师”[5]。举个例子,一位教师在讲《游遍中国》课中的泰山时,学生就问:“老师,泰山有个石敢当,你能讲讲石敢当的故事吗?”这名教师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但又要缓解尴尬的气氛,便说:“我只知道泰山有个石敢当,但对于故事的内容不太清楚,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典故,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又转移到故事本身上来。可见,相对于传统的处理方式,教师机智的示弱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催化作用,对关系美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丰富生成的情境美
  审美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从审美感受提高到美的鉴赏,从而理解美的实质。然而,要理解美的实质必须依靠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分析情境。教学示弱艺术就是教师在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让学生在分析情境的基础上感知个体、体验美好。李吉林老师说:“‘作品内有境’,在情境教学中,设置情境是否必要和设置什么样的情境,都以教材为根据,并以达成教材的要求为目标。”[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材预设的情境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如果不考虑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味地遵循预设,那么就会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束缚在预设的模式当中,很难有突破和创新。教学示弱则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突破先前预设的情境。教学示弱艺术注重情境的创生,能够促进师生打破预设情境的条条框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充分感知情境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情境,并依据学生的情境和师生所处的关系方式做出恰当的行为。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才会真正生成丰富的情境美。
  三、教学示弱艺术的展示策略
  教学示弱是借助“示弱”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谐悦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示弱是教学示弱艺术发挥效能的关键。
  1.真坦白,巧面对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提到,“我们习惯的诊断方法容许我们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无能时,存在着一种恐惧:教师自己都极少承认的一种内心恐惧,这种恐惧驱使着教师在面对不知时作出违背心灵的反应。就如前文提到的,教师在讲《游遍中国》课中的泰山时,不知道石敢当这个故事,有的教师出于内心的极度恐惧,怕自己的不知会被学生当作是无能,便会采取敷衍了事的做法——“石敢当就是一个传说,没什么可了解的,咱们继续看看泰山的其他方面”,搪塞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教师缺乏坦诚的勇气。所以,教师要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身为人师就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无能。
  2.善利用,启生趣
  教师坦诚自己的不知,并真诚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此时学生都惊讶于老师也有不知的时候,并窃喜老师也有输给自己的时候。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后,沉思良久仍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这位伟大的学者便真诚地对那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可见,大师、名家也有他们的“不知”,而且他们能够坦然承认这种“不知”。这种“不知”是一种境界——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做作,不遮掩,能够说出“我不知道”。大师的这种坦诚会在无形之中微妙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暗忖:“大师都不知道,我要知道的话,就可以超过大师了。”同样地,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超过教师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呈现,共求知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