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国家应建立符合伦理精神的制度安排,保障教师生存、生活和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积极探索教师的心理,减少和预防不道德事件的发生。第二,社会其他方面的制度应该配套,将师德建设与经济、文化建设相联系,建立一个社会诚信平台,及时记录教师不道德行为。第三,改革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实际情况出台公平、公正的全方位管理评价体系,将教师科研业绩、教学工作量等指标与师德素养考核紧密结合起来,从不同方面引导和激励教师遵守和践行师德伦理规范。如建立360评价系统,从教师的上级、同事、学生等不同相关人员视域,从科研道德、教学道德、生活作风等不同角度的道德水平进行全方位评价和管理,充分反映教师的不同能力,尽量减少评价的主观性和不全面性。 3.师德建设制度的执行 制度建立只是师德建设的开始,更重要的在于执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师德建设制度的执行力度。第一,教育部门注重落实国家给予教师的各项福利和薪酬政策,确保教师生活水平。第二,相关部门做好配套工作,为师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三,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定期对教师的道德水平进行全方位评价,评价过程中要注重体现客观性和全面性,同时及时公布评价结果。第四,及时执行奖惩措施,通过及时宣传道德模范与通报不道德行为的处理结果,提高教师自我觉察意识,主动避免不道德行为。第五,定期开展师德建设培训和实践活动,如利用寒暑假开展师德建设培训班、研讨会等,将教师变为活动主体,使其自觉遵守和践行基本的师德伦理。 4.师德建设制度的完善 在转型过程中,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道德观念和利益关系也在不断发生调整,所以,任何一种制度都不可能是适应所有条件的,必须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第一,国家政策层面应该对制度的完善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第二,社会相关单位、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应重视对制度的完善,不能将其视为形式和任务,而是切切实实进行这项工作。第三,定期或不定期对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衡量,对社会现象分析,确定是否需要对制度进行修正和完善。第四,监督机构及时执行监督工作,检查各参与者对制度完善情况的执行程度和结果,同样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和表扬,确保政策完善工作的落实。 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西部农村地区代课教师问题研究”(10YJA880172)的阶段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郝文斌,冯丹娃,冯智恩.坚定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高校教师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思考[EB/OL].http://www.gmw.cn/xueshu/2013-02/05/content_6630715_3.htm. [2]张武升.教育创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唐纳德·肯尼迪.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4]朱宁波,刘丽娜.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2009(6). [5]王文贵.“经济人”、制度和制度伦理探微[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