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诗人球王李惠堂

时间:2013-10-26 14:21 点击:
『一位手脚万能的怪杰,脚踢足球,手著文章』,民国足球的黄金时代,几乎就是李惠堂的时代。
  『一位手脚万能的怪杰,脚踢足球,手著文章』,民国足球的黄金时代,几乎就是李惠堂的时代。
  一代球王李惠堂不仅能用流利的英语演讲,还能填词、作诗、著书。他以自取之号出版了诗集《鲁卫吟草》,其诗作放在诗坛虽算不上顶尖高手,至少也是格律严谨、流畅通达、言之有物。有个名为丘丹青的诗人在《读世界球王李惠堂诗集有感》一诗中这样评价诗人球王李惠堂:"只识球王李惠堂,谁知神射染书香。等闲头脚惊欧亚,难得诗词仰宋唐。意不工奇思不辍,胜无骄傲败无妨。中华性格中华毓,武德文风盼远扬。"
  他还写过《球圃菜根集》、《足球经》、《足球规律诠释》、《足球技术》、《足球登龙术》、《足球读本》、《杂果盘》、《香港足球五十年》、《南游散记》、《我与足球》等诸多足球理论著作,且有多篇论述足球和比赛的文章散见于世界各地的中英文报纸杂志,其提出的"足球即国球"的概念亦是当今中国足球兴起之源头。
  有朋友这样评价他:"一位手脚万能的怪杰,脚踢足球,手著文章。"
  自幼早坚球运志,风霜不改百年心
  李惠堂,字光梁,号鲁卫,祖籍广东梅州市五华县。梅州市地处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处,有多达500万人在此居住,其中98%都是客家人。他们的祖先几百年前从中原地区大规模迁居此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方言、文化、生活习惯乃至于自己独特的文字,是中国著名的四乡--"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客家之乡",也有着"世界客都"的美称。
  2008年4月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在梅州市筹建落成,在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让在这里出生成长的客家孩子们铭记历史、继承传统。在博物馆大厅里,摆放着八座铜像,这是梅州人于20世纪80年代评选出的当代最杰出的8位客家人:爱国革新政治家丁日昌、爱国诗人黄遵宪、亚洲球王李惠堂、客家学大师罗香林、保台爱国英雄丘逢甲、客家才子宋湘、开埠南洋姚德胜、中国葡萄酒之父张弼士,当地人把他们统称为"梅州八贤"。
  五华县盛产建筑石料,自北宋开始,五华人就以打石为生,是著名的"石匠之乡"。李惠堂的父亲李浩如亦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巧手工匠,凭借精湛的技艺,李浩如只身前往香港,承办建筑和粤汉铁路的一段工程,创办连生建材公司,出任香港嘉联商会副会长,进而成为铜锣湾一代的巨商。
  1892年,李浩如请香港的设计师按照客家传统住宅风格为其庞大的家族设计建造了一座大宅子。宅子总共有200多个房间,建成之初,还装上了人力发电机,成为了当时整个五华县首个用上电灯的家族,李浩如为其取名"联庆楼"。
  1905年10月16日,李惠堂出生于香港铜锣湾大坑村。李浩如共有32个子女,李惠堂是其第三子,系其三妾陈琼笙所生。1912年,李惠堂被父亲送回故乡五华县并进入私塾读书,当时年仅6岁的李惠堂已经对足球产生了兴趣,上学第一天,李惠堂是带着足球跪拜了孔圣人像,而"联庆楼"侧门供狗进出的狗洞,则成了李惠堂练球的球门。
  "联庆楼"种着两棵柚子树,一棵是丰琅柚,另一棵是蟠龙柚。从香港带回来的足球踢坏之后,李惠堂开始把柚子摘下来当皮球练习。两棵柚子树的柚子都被摘完了,他便用布扎成"袜子足球"继续练习。
  "自幼早坚球运志,风霜不改百年心;世间喜见多同道,到处天涯共赏音。"直到现在,五华县的传统木偶戏仍在传唱着李惠堂小时候练球的故事。
  好梦难成春色暮,此心长系百年情
  李惠堂对于足球的热情并没有得到父母的支持,几年后,李浩如将11岁的李惠堂接回香港送到英国人开办的皇仁学院读书。为了让儿子成为自己生意上的接班人,李浩如还专门从老家请来秀才教授李惠堂传统文化。中西文化的双重熏陶并未打消李惠堂酷爱足球的念头,反而为其之后绚烂的足球生涯打下了文化基础。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