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应试命题为语文教学切脉诊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试题内容源于新课标,要求评价既关注“三维目标”,又落实“五大板块”;既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又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标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评价,体现评价对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为此,“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看似较“虚”的隐性目标要现实化,就必须渗透于显性目标的考察之中。如:“这学期学过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个人?最不喜欢哪个人?请说明原因。”“读了短文,提出你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问题。”“短文中哪些词语、句子能引起你的注意,如果在平时,你会摘抄些什么?”“加点的字你将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这样的试题关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了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认知过程。这一教学过程是依据生活中的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掌握知识。这充分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与应试性的有机融合。 三、生活化和应试性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新课标从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出发,设置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为此,要改变以往考试中“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被忽视的局面,现在考试中已增设了这两方面的客观试题。如:“综合性学习”的评价既可渗透到其他试题之中,又可单独测试。如:学了许多有关环保的文章,请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设计一份“保护母亲河”的活动规划。这样的试题考查了语文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些考核的内容都扣紧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加强这方面的应试性练习,就能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新课标彰显了这样一个新理念:语文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到生活中用语文。现在出题人员会依据课标设计试题,注重选择社会生活的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如:漳州市实验小学五(5)班的赵小宇同学(邮政编码:363000)准备向“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桂元路67号”的王军叔叔(邮政编码:430079)邮寄53.2元订购《小学生天地》2007年第1—12期杂志1份。请你帮赵小宇同学填好邮局汇款单。这样的试题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让生活走进语文、用语文描述生活的新理念。 语文考题越来越接近日常生活,因为考试也在改革,教材只是拐杖,而提升题都在生活中,很多口语交际的题目,作文的命题都是针对当今的社会现象或者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让语文教学中落实到生活中,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才富有灵动气息,不至呆板,也顺应了当今考试改革,是生活化和应试性的有机结合。 总之,语文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只有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学生的知识才能扎实。在探索中,我们看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和应试性,其实它们并不对立,而是有机结合的。生活化的语文教学能让学生在考试中更加游刃有余。重视应试性教学,能使学生在考试中让所学的语文知识得到升华,反过来也能通过理论指导生活,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是生活化和应试性的有机结合。 |